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经过王益、王仿子、宋原放诸位出版界老前辈的奔走,《出版史料》终于获得国家统一刊号。王仿子同志欣喜之余,给中国版协老年工作委员会各位委员写了一封信,请予支持。征得作者同意,将这封信全文发表。我们呼吁出版界关注《出版史料》,给予尽可能的帮助。  相似文献   
22.
胡愈之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和著作家,也是富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他是进步文化出版事业的卓越领导人,是我国革命出版事业的主要先驱者之一。我认识胡愈之同志是在我参加生活书店工作之后。1940年春,生活书店桂林分店经理张又新通知我,按照生活书店合作社章程,我已具备入社的条件,并向我说明生活书店合作社是邹韬奋先生采纳胡愈之的意见建立的。还说到胡愈之在建立生活书店这件事上所起的作用以及与书店的密切关系等  相似文献   
23.
出版改革的目的是多出好书改革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出版改革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多出书,出好书。这里强调一个“好”字,因为书籍能够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一本好书引导人们向善向上,产生高尚的情操;一本坏书诱使人们堕落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出版事业要在宣传马列主义,传播知识,积累文化,推动改革与开放方面发挥作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不能不讲究出书质量,不能不强调一个好字。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近年来有些出版社片面追求数量,狠抓利润。为了利润(或者叫经济效益),有的出版社抢出与本  相似文献   
24.
一、关于“低谷”问题有人说:出版跌入低谷。我不禁要想,怎么会进入“低谷”的?如果把1979年底的长沙会议作为出版改革的起步,到现在正好10年。这期间,出版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通过改革开放,发生了很大变化。像出版实力加强,图书品种大大丰富;开辟新的发行渠道,增加许多零售网点;冲破封闭状态,开展对外合作出版。改革开放的成绩大得很。  相似文献   
25.
我对书装艺术大师钱君訇先生的敬仰差不多占有我长长的一生。可是,见面的机会不多,今天想起来可以说说的只有二三事。  相似文献   
26.
(接上期)制订印刷计划,设计开本、款式,采购纸张、装帧材料是出版科、设计科、材料科的工作。这几个科与校对科一起组成出版部,在出版部主任赵晓恩的主持下工作,只是《毛选》的校对专门成立一个小组,归总编室领导。书与杂志的封面装帧设计是邹雅、阿老任正副主任的美术室的工作。赵晓恩在《在人民出版社的八年间》一文中,对当年为做好《毛选》的出版工作而群策群力的情形有比较详细的记述:  相似文献   
27.
出版改革既要继续探索,又要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深化改革。例如出版社搞承包,其利弊得失就应该总结。对于这种承包办法,一开头就有不同看法,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经过了十年来的试验,今天还是好与不好两种看法。究竟这种承包给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28.
光复书局是我结交的台湾出版界的第一个朋友。1987年,我担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的时候,经一位日本朋友介绍,在北京接持了第一个从台湾来的同业,就是光复出局。在我印象里,光复是第一家提出在出版业务方面进行合作的台湾同业。  相似文献   
29.
编辑是干什么的?编辑追求什么?过去这个问题是明明白白的。远的不说,在50年代以及“文革”后的70年代,出版界人士没有不知道编辑追求的是什么。可是,进入80年代,自从奖金与利润挂钩之后,逐渐模糊起来了。再过几年,到80年代中,推行承包责任制,把利润指标分摊到每名编辑头上之后,编辑在利润指标的压力下,不得不作出痛苦的选择,从追求质量转变为追求利润。在被逼进“死胡同”的时候,有的就乱出书、卖书号,以此作为跳出“死胡同”的手段。  相似文献   
30.
读者来信     
读者来信王仿子先生是出版界的老前辈,一向给予我刊热情的关心和爱护,曾提出许多中肯的批评和诚挚的建议,鞭策着我们努力提高杂志的编校质量.此信既是对刊的批评和激励,也是对所有办刊人的期望,我刊愿现同行共勉.也希望更多的读者朋友来信对我刊提出批评和建议.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