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真不敢相信,安井正幸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安井走了,他对申国的情谊,对我的友爱,继续留在人间。安井先生是中国出版业忠诚的朋友,他是杰出的中日文化交流使者之一。他主持的书店,从1952年创业开始就是中国的图书和杂志在日本的一个窗口。他说:“我创立书店的宗旨虽说是进口杜会主义国家和世界各国进步努力的出版物,但是,从日申之间的历史关系来看,重点放在中国也是必访的。”果然,他的一生不辞辛劳,一直在把中国人民的声音和友情输送给日本人民,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发展和睦友好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日本出版业的访华…  相似文献   
52.
华应申是革命出版业的一个重要人物, 1934年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与钱俊瑞等一起创建新知书店。 1949年初作为中宣部出版组的一员,建立出版委员会,是人民出版社的创始人之一。今年是人民出版社建社 50周年,仅以此文纪念老出版家华应申、庆贺人民出版社建社 50周年。   (接上期第 51页 )  书籍印数的大小左右每本书生产成本的高低。“成本和定价的计算标准”中把书籍按印数划分为专门性著作、一般性著作和普及性著作甲乙丙三类,分别规定这三类书籍的直接成本在定价中各占多少比例。见表:   下面这张表告诉我们,经过一年又四个月…  相似文献   
53.
1946年6月下旬,生活书店总经理徐伯昕布置张明西和我到香港去建立一个据点。两项任务:澳同胞及南洋各地华人供应进步书刊;储存纸型.做一点出版工作,一旦上海局势进一步变化.可以保存有生力量.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54.
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所属的企业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这句话已深入人心。可是,社会效益这东西,不是只要意识到就能得到的。拿出版来说,不是出了好书就算有了社会效益,必须投入社会,让读者读到,才能产生影响,有实际意义。没有实际效果的社会效益等于零。检验出版的社会效益,要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5.
人的记忆力有时十分不可靠,二三十年前的事会弄得颠三倒四,无从评断。去年冬,《新闻出版报》报道一次讨论会会上有人说:“1958年前我国是实行版税制的……。”同一天发表的《小资料》,说到版税时,亦说“我国1958年以前曾实行过这种方式。”今年7月,《中国出版》上一篇文章,又说:“我国在1958年以前一直实行版税制;原苏联、东欧一些曾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长期实行版税制。”  相似文献   
56.
主持人王大路开场白: 今天是《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编辑部和民进中央邀集出版界名人来这里座谈。中心的议题还是谈出版。我们杂志在今年第一期的“双月谈”专栏中推出了“文化名人谈出版”,读者反映很好。出版问题是全社会都很关心的问  相似文献   
57.
因为搬家,翻出一堆旧书。其中一本已经发黄的小册子,引起我的注意。书中一些精采的语句划了红线,有的地方勾了双圈,显然是过去读过的。更使我感兴趣的是夹在书里的一封信。这件“总办(54)196号”的信说这本小册子“是十个莫斯科书店工作人员的先进经验的结集。……这些人物都可以作为我们发行工作者的榜样,尤其是他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那种社会主义的高度关怀读者需要的精神,更值得我国发行工作者好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58.
一、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发行体制根本改革的目标是……使货畅其流,书尽其用,更好地贯彻出版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要”(见1982年《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理顺出版社与书店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图书的出版与发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59.
"新闻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我不记得什么人这样说过,拿它来形容今年的图书零售业倒是十分恰当.八月间<中华读书报>与<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山西省介休市新华书店向看书的读者收"看书费",每小时一元.九月初,<光明日报>、<北京晚报>报道北京中关村国营与民营两大书店的"折扣战"拉开序幕,书业界忧虑,读者高兴,引发许多评说.紧接着<中国新闻出版报>对久负盛名的王府井外文书店的"变脸",部分店面受到金银珠宝的挤压有一组文字,既报道又评论,跟着又有<北京图书节名社新书五折卖>(见<中华读书报>).如此种种,可以归结到一句话:图书销售走向市场经济这一回是真格的了.  相似文献   
60.
韬奋的亲密合作者今年是徐伯昕诞辰一百周年,伯昕同志离开我们二十一年了。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压制摧残下,他和韬奋先生并肩战斗,坚持革命出版路线,推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其业绩已成为中国革命出版史上光辉的一页。伯昕同志的工作是多方面的,除了为进步出版事业贡献力量外,又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