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科学研究   6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1.
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丝路”)建设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战略需求, 提出“丝 路”智库网络与协同平台一体化支撑框架,包括智库网络与人才计划、协同创新平台与信息化 科研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通过分析,提出若干科技支撑计划建议: 依托 中科院科技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 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科学家联盟”, 建立和发展 “丝路”国际智库网络; 依托地学领域 e-science 科研环境和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 提出“丝路”国际科研协同创新平台框架, 建立和发展包括数据共享、协同交流、在线研讨、即 时通讯等在内的信息化科研环境; 针对智库科学决策的需求, 提出“丝路”重大问题决策支持 系统, 建立和发展面向 PRED 的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工具库等支撑系统; 提出“丝路”科技 人才计划和国际合作计划,促进本区域的能力建设,提高本区域的科技支撑力量,增加本区域 的研究基础,为长期有效支撑“丝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2.
ICPSR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数据中心是科学数据管理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前大数据和数据驱动科学研究范式的信息化时代,我 国在科学数据中心建设上发展迅速但缺乏经验,迫切需要了解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和 做法,促进我国的科学数据管理。从网络调研、文献跟踪、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科学数据中心建 设方面极具代表性的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大学间政治社会研究联盟开展调研,从组织机制、政策标准、数据获取、数据 归档、数据认证、数据引用和数据服务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总结其建设经验。进一步结合我国科学数据中心 数据管理现状,给出我国数据中心发展的启示,预期为我国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数据管理和国际化发展等 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赖性对于面向用户的公共存储至关重要。我国国家层面的科学数据政策体系还不 完备,科学数据仓储建设还较薄弱,在数据仓储评估认证方面还存在空白,迫切需要了解国际的前沿动态。本文选取 荷兰的数据认可印章(DSA)为调查对象,详细阐述DSA 的组织架构、标准架构、评估认证流程,介绍DSA 与国际科联 世界数据系统(ICSU-WDS)联合提出的可信数字仓储的核心认证机制。结合DSA 数据认证机构的经验,提出对我国科 学数据仓储认证和相关标准制定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陆地表层地理空间数据的集成共享问题,提出从数据分类、数据编码到数据格网化编码的解决方案。 从我国国情出发,以中国国家地理格网为基础,分析其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编码体系,并针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的陆地表层数据,提出结合数据分类的数据属性编码,进而建立能够与国家地理格网相 衔接的地理空间数据格网化编码应用方案。以地理空间数据的点、面实体数据为例,证实了该编码的应用可行性。预 期该编码方案能够在科学数据资源管理、数据检索访问、数据资源集成、数据资源格网化处理、数据资源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数据分类编目在数据共享平台管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以已建立的“面向共享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类”为 基础,实现了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1832条数据集的实体分类编目,定量分析数据共享平台数据资源在分类 体系内和各分平台内的分布特征,提出潜在的数据资源建设策略建议。研究产生的数据分类编目体系已在国家地球系 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新版平台实现在线管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具有分散、多源、异构、海量等特点,是全球变化创新研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等 的重要基础。为了能够有效集成、共享这些数据资源,自2003 年起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的 支持下,开展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软件系统的研究。在回顾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软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 介绍分布式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软件的业务模式、总体架构、功能体系和部署应用情况。进一步剖析分布式地球系 统科学数据共享软件存在的问题及面向长期运行服务的需求,结合云服务、Web2.0、移动通讯等新技术发展,指出地 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软件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数据共享中的元数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元数据技术的介绍,对元数据在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作用、元数据的分类、元数据的管理、元数据系统和元数据的应用模型进行了阐述,试图为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一套元数据技术应用的方案,以期对地球科学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致力于推动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合作交流,在中国建立有15个二类中心。掌握UNESCO在科技研究领域的动态对于促进我国各机构与UNESCO在科学、技术、工程、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文章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以UNESCO在2010—2019年公开发表的4 936篇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从论文产出状况、学科领域研究主题、国际合作关系等角度开展UNESCO在科技研究领域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UNESCO在近10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高被引论文占1.64%。研究论文覆盖21个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等,以及其交叉学科,体现了UNESCO的跨学科研究特征。重点研究学科包括生态/环境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其中,防灾减灾、非洲、女性、青少年和遗产保护是其传统优势领域。10年来,UNESCO的主要合作研究国家分布在五大洲,但主要集中在欧洲且以荷兰最为突出。文章建议,今后中国的UNESCO二类中心应重视和加强与UNESCO总部在重点学科领域、传统优势领域、合作研究网络、新冠疫情防控、提升中国影响力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如在生态环境、防灾减灾、非洲、女性、青年、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驱动下的威海市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文臣  王卷乐  贾香云  李福印 《资源科学》2008,30(12):1860-1865
威海市区自20世纪1980s~2000年,特别是1987年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以后,经济快速增长,人口大量增加,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利用遥感解译成果,图示出威海市区主要土地利用转移类型的空间位置和范围,计算出威海市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3个反应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威海市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和驱动力。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利用转移过程中,1980s~2000年耕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面积最大,达3 600hm2,多发生在80年代城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其次为耕地转化为农村居民点,面积为517hm2;1980s~1995年,耕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面积为2 999.77hm2,远远大于其他转化类型;1995年~2000年,其他建设用地转化为林地的面积最大为633.72hm2;1980s~1995年耕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显著减少,城镇用地面积增长剧烈,增长率达168.92%,其他建设用地也有大量增长;1995年~2000年,其他建设用地、水域和农村居民点的面积显著减少,耕地面积继续减少,而林地、城镇用地和草地的面积有较大增长;1980s~1995年耕地的减少速率最大为-1.48%,而城镇用地的增长速率最快,达16.89%;1995年~2000年,耕地持续减少,但减少速率明显放慢,而林地的增长速率最快,达2.85%,城镇用地继续增长,但增速显著减弱,农村居民点用地由前期的增长变为减少。在近15年里,城镇化是威海市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科学数据共享的推进,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汇交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本文基于实践,对已经 实施的973 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的进展进行阶段回顾,介绍了数据汇交在政策制定、汇交中心组建、组织实 施策略、汇交环境建设、数据接收管理及共享服务方面的具体做法和进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973 计划资源环境领域 项目数据汇交未来在其他领域的推广与汇交数据的深度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