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当年,高桥敷先生在秘鲁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与一对来自美国的教授夫妇比邻而居.  相似文献   
22.
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694.68亿美元(全口径数据,含银行、保险、证券).2007年,截至9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47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87%.……  相似文献   
23.
对"西点军校"的比较研究在比较军事教育中占有相当的篇幅,通过对"西点军校"比较研究的梳理,认为目前在比较军事教育研究中主要存在缺乏严谨、曲解事实和泛泛而论三类问题。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提出了在今后的比较军事教育研究中,应特别注重研究教育现象存在的环境、注重挖掘教育现象背后的文化和注重运用量化实证的方法运用对策。  相似文献   
24.
王奕 《当代教育论坛》2005,(13):124-125
校园精神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师生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女子大学由于其校园主体、教育内容、管理体制、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孕育出区别于一般大学的校园精神,它的存在,反映着女子大学特有的气质和风貌,构成女子大学的精髓和灵魂。分析探讨女子大学校园精神所包含的价值,着力培育先进的优良的校园精神,应该是女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女子大学校园精神的价值女子大学校园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多方面的价值。1.…  相似文献   
25.
基于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通过对《围城》中语码转换的分析得出,语码转换是交际者的语言选择与交际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可以传递语言本身以外的许多语用信息。由于交际语境和顺应过程的动态性,语码转换的语用效果并非总能与说话人的预期愿望一致,因此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6.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理论。军队院校新一轮教学工作评价将在发展性评价理论的指导下,突出"增量评价、特色评价、过程评价、长效评价、综合评价"五个基本特征。在为适应新一轮教学工作评价的要求而构建有效运行的教学工作评价长效机制中,军队院校应当完善教学评价的组织机构,强化院校的教学制度建设,健全教学质量内部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7.
探讨新老"图书馆学五定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提出在新老"五定律"的哲学启示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战略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8.
要素主义是西方主要的教育哲学流派之一。其认为人类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和客观性,文化遗产中有着共同不变的文化要素,学校教育的使命就是把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传授给青年一代,使之掌握坚实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要素主义注重维护社会文化遗产的主张集中体现在它的课程上,具体反映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要素主义的课程理论促进了课程思想的发展,在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局限。在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末,要素主义教育失去了占优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29.
杨阳  王奕  高尚 《英语教师》2023,(17):16-18+26
介绍学术英语的评价,以及产出导向法的评价理念和范式。针对现阶段我国学术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量化轻质化等问题,以产出导向法“以评为学”的理念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学术英语评价研究的优秀成果,尝试构建以动态多维为特点、以合作共建为基础、以体现和带动发展为目标的学术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0.
王奕 《科教文汇》2014,(30):32-33
教育与学习已超越了学校围墙走进了每一个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成为个人、组织在剧烈变动的社会中适应变化的利器,而微课程允许成人有更多灵活的时间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工作需要等来开展学习。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微课程产生的背景、蕴含的若干教育理论以及对成人教育的影响,以期提高对微课程在成人教育教学中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