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教育   52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亲和"的美学--关于审美生态观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美学维度上,审美生态观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把握而建立起来.它把生态存在当作"非技术性"对象,在人与世界关系的内在平衡性方面,致力于从"非私利"立场思考复杂的生态现象及其问题,以便有效地确立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整体意识,包括对生命的虔敬与信仰、对自然存在的感受而非占有、强调生命的内在充盈而非以"创造"名义实行对外改造.在生态领域,美学的基本目标是构建以"亲和"为核心的审美生态观,这既是对于生态存在的新的美学认识,又是一种人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价值体验方式,一种新的美学价值论.  相似文献   
32.
在无根的心灵漂泊时代,青少年普遍遭遇了人生问题,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生存状况的群体性困惑、迷茫、苦闷与焦虑,表现为一种"无根的存在状态"。这种无根的存在状态本质上源于三类相互叠加的动因,即心灵层面的良知缺失、现实层面的存在感缺失以及理想层面的意义感缺失,这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需要致良知以恢复青少年的心灵秩序;开展基于人生实践的德育以找回青少年的存在感;融入家国情怀铸就青少年坚实的精神根基,使青少年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帮助青少年解决人生问题。  相似文献   
33.
王德胜 《学子》2014,(11):83-83
就当前的教育形势来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已经逐渐淡化了道德灌输,回归到儿童生活,在走向互动与开放的道路上开始关注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怀着一颗求美、求善的心来向学生们展现一个真实完整的生活世界。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若干关系。一、教师角色在课堂当中的体现德育课程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整体,它以生活为基点,以师生的互动为重点。传统的德育课堂主要由明理、知情、导型三大步骤组成,所以学生在学习之前必须明确“是什么”“为什么”,因为只有明白了之后才能知道“怎么做”。  相似文献   
34.
1.改革的进展近两年来,北师大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进展的标志有六点:①2000年底,北京市高校对后勤情况的检查(主要指食堂、物业),我校从改革前的第四十几位,已排名在前10位,并被评为北京市节水、节电、绿化的先进单位;②改革以后,学校有关部门和学生会,就伙食和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的抽样调查,表明学生对伙食价位和花样满意率在97%以上;③对教师宿舍区、校园绿化、卫生,教师的满意率在93%以上;④食堂面貌、校容校貌、教室卫  相似文献   
35.
要想充分把握20世纪中国美学的真实历史及其学术演进轨迹,必须全面进入到整个中国社会及其思想化的历史真实之中。作为一种学术史的美学史写作,其着眼点在于从美学的整体思想活动来理解其中的价值蕴涵,进而“重构”美学学术发展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6.
"职普比大体相当"是我国建设技能型社会、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基础性政策,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精准扶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社会巨变以及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的深刻变革,特别是从社会学理论的视角全面审视,"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需要通过功能的调适、适度的妥协以及符号的重构等路径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从不完全的职业教育"类型观"向完全的职业教育"类型观"转变,从职业教育的"平衡观"向职业教育的"均衡观"转变,从狭义的"学校教育观"向"大职业教育观"转变,从传统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观向"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宗旨观转变,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计划观"向"市场观"转变.  相似文献   
37.
王德胜  蓝杰 《青年记者》2012,(20):68-69
对话,是戏剧文学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其特点是洗练简洁、生动传种、富有表现力,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最广博的内容.近年来,在农业电视新闻中,运用对话表现手法的作品越来越多,由于对话所具有的鲜明特点,使得电视新闻呈现出戏剧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消费者“支持国货”热情日益高涨,跨界创新成为老字号企业重新焕发品牌活力的重要策略。本文基于认知一致性理论,通过三个心理学实验探究了跨界创新方式匹配企业类型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内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老字号企业实施跨界创新能够获得积极的消费者品牌态度,且单一品牌型企业进行渐进式创新、多元品牌型企业进行突破式创新更能激发消费者感知企业创新性,进而使消费者品牌态度更为积极。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品牌熟悉度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厘清和完善了跨界创新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关键路径,也为老字号企业实现营销升级、获得新一代消费者青睐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39.
试论重演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三大重演律”和三个推论为根据探索了重演教学法的机智、模式、根据和作用,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了重演教学法在模型与模拟、思维调练以及学艺术中的广泛应用。阐明了当前重演教学法的突破性研究。  相似文献   
40.
文化与历史     
一切知识皆是由那些具有特定专业兴趣的人在特定的事物联系中所主动发现的,而知识的意义和范围则将始终同那种联系和兴趣相关联。曼海姆曾从理论上创立了这一观点,但他却从未把它成功地融入到自己的具体工作中。卢卡契和哈贝马斯也强调过这一点,但也只是把它当作为一种广泛思考的前提:他们俩人都忽视了科学知识是历史进步的产物这一特征。唯有艾文斯和贡布里希对文化变革的认识才为有关知识的普遍概念提供了充分理由;只有他们了解艺术品总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因而只能一直被理解为处在变迁过程中的文化传统的产物;也只有他们详尽例证了文化样式的真实发展状况及其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