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并探索行之有效的以突出职能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根本保障。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戴明环理论的"PDDCE循环",并将其与高职院校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运用,解析了其运用流程及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42.
建筑策划以"合理性"作为判断的标准,在开发项目设定后,对其方法、手段、过程和关键点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得出定性、定量的结论,为建筑设计提供科学而符合逻辑的依据,以保证项目完成之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3.
本文阐述了自我管理的定义、理论,自我管理在患者PCI术后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为医务人员指导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4.
孙雨  王旋 《冰雪运动》2010,32(4):18-22
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男子单人滑比赛中,雷萨切克在技术难度低于对手的情况下战胜了普鲁申科,将各国对花样滑冰规则变化的不同看法推向台前。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观察法对比赛成绩单和比赛视频进行研究,对2010年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冠、亚军的技术、编排和表现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花样滑冰规则变化的实质和趋势。认为2004年以来实行的新裁判系统促进了旋转和步法技术的发展,抑制了跳跃技术的发展。指出2010年以后规则将再一次修改,将鼓励跳跃技术难度的发展;规则的变更遵循了花样滑冰项目的规律,进一步促进了花样滑冰项目的发展,有利于花样滑冰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快速振兴的有效手段,为我国赢得了众多的荣誉,展现了中国强大的一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原有的体育人才培养体制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制约了我国冬季项目的发展.通过调研、访问、分析认为我国冬季项目人才培养应逐步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学社结合"发展模式是有利于我国冬季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就健美操教学对儿童身体形态和身心素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教学对塑造儿童健美、匀称的身体形态、纠正不良的身体姿势,具有良好的作用。不同形式的健美操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儿童身体的各项素质,有利于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增进健康。在实施健美操教学中对于提高儿童认识美的能力、促进感知与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人格和意志品质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7.
48.
通过对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亚冬会、亚洲锦标赛和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的分析和对比,找出我国女子单人滑技术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评价我国女子单人滑总体技术水平的现状。  相似文献   
49.
累积性评定(summativeevaluation)由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最终评价(finallyevaluation)构成,在我院的教学中利用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使教学目的与评价达到一致。  相似文献   
50.
花样滑冰业余运动员自我身体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的身体素质训练是保证技术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所有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业余运动员因为条件限制,很少能保证系统的身体训练,为此,根据业余运动训练生活特点和条件,制定适合业余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