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三、原因与结果 亚里士多德分别在《物理学》与《形而上学》两书中对原因与结果这对范畴作了论述。在他那里,原因与结果、形式与质料、潜能与现实等对范畴常常是彼此联系,互为说明的。譬如原因就有形式因与质料因之分;有能作用与在作用之因,相应地就有潜能与现实之别,等等。这三对范畴在亚氏的著作中很难区分其逻辑体系上的先后顺序,它们彼此也是互为因果的。本文之所以把原因与结果这对范畴放在前面加以论述,理由有二:一是囿于笔者的理解,似乎觉得原因总是在先的;二是所据《形而上学》一书各卷的编排秩序,先探讨的是原因,而不是其余的两对范畴。  相似文献   
42.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至今,已有120年历史了,公社给我们留下的许多经验和教训,至今仍是国内外马克思主义者和工人阶级从事共产主义实践的宝贵精神财富。巴黎公社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却揭示了这样一个伟大真理,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既是必然的,它是任何势力都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同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又是长期的,是一个艰巨。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43.
现在,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着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关注着社会主义的前途。这种关注来自各个不同的方面。国际资本主义势力在关注着,他们在时刻不忘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对社会主义实施“和平演变”的同时,恨不得将马克思主义消除在一个早晨,恨不得将社会主义消灭在本世纪末(提出所谓“1999不战而胜”);世界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流派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也越来越多了,据南斯拉夫一位哲学家统计,仅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流派和模式就达十五种之多。这种复杂的局面,使得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真经”和探索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区别的理论不能不成为当务之急;许多善良的人们  相似文献   
44.
在众多阳明著作之版本中,清光绪已卯年(公元1879年)四月黔南重刊之《阳明先生集要》一书,应疑为阳明著作于贵州版本之独一.这一刻本的形成,远有一番辗转流传的过程.(一)阳明生前曾讲学于浙江、贵州、江西、南京等地,其弟子良多,其影响甚大.他于明中叶,使理学中心学一派获至完成的形态.他的学说以反传统姿态出现,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等地.阳明讲学,以“致良知”为要,讲究“发明本心”,与陆九渊同辙.反对繁琐支离;同样也主张“不立文字”.因而但凡见诸文字、反映其思想体系的一系列著作,如《传习录》、《语录》、《大学问》等等,均非出自阳明本人手笔,而是由其门人、后学辑成.  相似文献   
45.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呢,还是三个方面? 几十年来,我们的传统哲学教科书中,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下列提法:第一,认为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还可以被表述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思维和存在什么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回答不同,古今中外所有  相似文献   
46.
精神是社会意识的最高层面,贵阳城市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区域化、具体化、特殊化和个别化的典型案例,是具有时间原发性和空间原创性的思想传统和地域文化,是伴随着民族兴衰、时空延伸而不断损益的反映一个民族相对稳定的本质特征、核心价值和心灵支柱。中共贵阳市委把“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贵阳精神来加以培养,有着充分的学理依据。知与行的关系,需要作一历史考察,孔子对“知”有多方面的论述,从孔子到王阳明,知行关系展开为若干方面,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则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终完成了他的理论建构。“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知行合一”、“协力”、“争先”、“同心”与“协力”、“协力”与“争先”等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得出结论认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贵阳精神,它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种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和具体的处世原则,是人们实现其价值目标的方法论原则,是人们行动的指针和催人奋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47.
发刊辞     
《贵阳学院学报》问世了!经过《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和《贵阳金筑大学学报》相继20多年的风雨兼程,随着贵阳学院这所普通本科高校的组建,《贵阳学院学报》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开始了她新的生命历程。如今《贵阳学院学报》虽仍拥有两刊,但却是一个社会科学版,一个自然科学版。这不仅是新的起点,又增加了新的平台。这不仅是机遇,同时又是挑战;不仅是压力,更是动力。贵阳学院的校训是“博、新、雅、信”,这同时也将成为我们办刊的宗旨;贵阳学院的定位是教学型、多科性、应用型、地方性,这同时也是我们办刊的方向和定位;而求实、严谨、创…  相似文献   
48.
生态危机的发生呼唤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危机产生的深刻原因正是两个极端的发展观所导致,一是宿命观导致的非发展的发展观。另一个是极端利己主义支配的“反发展的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首先是要在其指导下安排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9.
哲学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世界的普遍发展,古今中外哲学家的发展理念,都把目光投向人。生存与发展是密切相关,当把发展当作目标时,发展的异化物就反过来制约人的生存。“传统的工业明的发展观”。应被“可持续发展观”所取代,“循环经济”的建立具有非常意义。人的全面发展内在地包含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对自然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传统儒学的有关理念对现代哲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0.
欧洲经验主义哲学产生至今,其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时期:中世纪以唯名论者为代表的时期;十七——十八世纪以洛克、休谟为代表的时期;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的孔德、马赫的时期;本世纪二十年代产生于维也纳,后在西方世界,特别是在美英等国广泛盛行起来的逻辑实证主义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