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噜苏降低了“可读性”新闻写作在语言上的要求之一,是不要有多余的字,即使在一个短句中也不例外。例如“该刊为月刊”,就不必写成“该刊每月出版一次”。语言噜(口苏)是新闻写作的大忌。它降低了可读性,延缓了文章的节奏,并且使新闻要素变得不显著。造成行文噜苏的原因很多,如过多地使用被动句式,绕圈子,打官腔,说不着边际的话,表达笼统,滥用修饰语等。但是噜苏与否同篇幅的长短不是一回事。一篇2000字的文章也许是精炼的,而一篇200字的稿件可能是噜苏的。下面是一篇关于某地灌木林失火报道里的一个句子:“停靠着的五辆营救的救护车是准备把伤员迅速地送往附近医院里的。”  相似文献   
22.
以报道中国革命风云而闻名于世的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不但在现代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构筑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之桥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1972年斯诺逝世之际,毛泽东同志曾对此作过崇高的评价:“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相似文献   
23.
1954年,当时法国共产党总书记莫理斯·多列士,在庆祝《人道报》创刊50周年的文章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他受过盖德派的训练,他是学习布尔什维克经验的第一人;他用舌头和笔杆在千百万人心里燃起炽烈的火焰,教导他们认识和热爱巴黎公社的继承者——苏维埃共和同”这个“在千百万人心里燃起炽烈的火焰”的人,就是“法国人民忠实的儿子”、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杰出的新闻战士加香。  相似文献   
24.
《波特基克时代晚报》的体育记者迈克·斯坎杜拉说: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萧瑟的夜风从棒球场吹来,气温降到了华氏40度。然而寒气却使我头脑清醒,我脑海里盘旋的唯一念头,就是: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我必须坚守我的岗位。《普罗维登斯日报》的体育记者安吉拉·凯塔迪则说:那是我生活中难忘的一页。……(午夜一点半后报纸截稿线已过)我早可以回家了,但是希望亲眼看看这场比赛是如何进行下去的渴望,驱使我继续躭在现场。观看  相似文献   
25.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四面临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家”。它的面积为7,682,300平方公里,人口14,615,900。这个领土辽阔、人口稀少的国家,由于高达98.5%的识字率、语言上的基本统一以及经济上的相对富裕,为它的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肥沃的土壤。据1982年美国出版的《世界报刊大百科全书》统计:澳大利亚有日报54家,总发行量430万份;非日报463家,总发行量300万份;期刊1,400家;电台234家,收音机1,660万架,每千人合1,130架;电视台145家,电视机550万架,每千人合380架。澳大利亚的新闻事业,从它的第一家报纸诞生算起,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以上的历史。  相似文献   
26.
当我们翻开马克思的著名政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时候,我们会不由得想起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先驱者之一、马克想称之为“我的不幸早逝的朋友”的约瑟夫·魏德迈(1818—1866年)。正是应魏德迈的请求,马克思才毅然动笔并在病中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这一辉煌杰作;同样的,正是由于魏德迈千方百计、不辞艰辛的努力,才使这部凝聚着马克思智慧、心血结晶的名著第一版,得以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于1852年问世。约瑟夫·魏德迈是德国和美国工人运动著名活动家、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杰出战士。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一批忠实的战友和朋友之一的魏德迈,一生始终致力于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把整个生命献给了争取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斗争。  相似文献   
27.
广告曾经是使人们来新大陆定居的吸引力之一。从来没有比美洲殖民地的提倡者所进行的广告宣传更大胆以至虚夸的了。十七世纪英国出版的小册子,充满了给人以希望的夸张的说法,有的半真半假,有的纯属谎话,有的内容纵然是事实,但其措词在今天看来也不免会  相似文献   
28.
美国著名大众传播学者、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威尔伯·施拉姆博士(他有个中国名字叫宣伟伯),偕同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主任余也鲁教授,于今年5月5日访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人大新闻系负责人余致浚、秦珪、何梓华和部分教师同他们进行了座谈。施拉姆博士为全系教师、研究生作了学术报告。余也鲁教授曾在美国研究“传学”,是施拉姆博士的弟子,特意自己担任翻译。施拉姆博士十分谦虚,在报告中极力表彰拉斯韦尔等四人的业绩,对他本人的贡献谈得不多。他撰有关于大众传播学的专著约三十册,对于美国大众传播学的建立和发展有很大影响。他曾获得两次普利策奖,一次弗兰充·莫特奖和一次东西方研究中心的荣誉奖。现将报告记录刊载于下。  相似文献   
29.
美国在市面上公开发售的杂志约有9,700种。据威廉·塔夫脱所著《80年代的美国杂志》一书介绍,其中销量最大的是《读者文摘》、《全国地理杂志》和《电视指南》,被称为美国三大杂志。《读者文摘》《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是一种综合性月刊。它的外观小巧别致,便于携带和保存。该刊自本世纪20年代问世以来,经久不衰,风行至今。它不仅在美国各地的书店、报  相似文献   
30.
今年一、二月号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的书评栏中,介绍了俄勒冈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埃弗雷特·E·丹尼斯和研究美国新闻事业的法国学者克劳德·琼·伯特兰合写的一篇文章。他们报道乔了治·赛德斯(George Seldels)的近况,对他目前在美国备受冷遇的境况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且对美国新闻界未能把普利策奖授予这位有影响的人物,表示了不平。乔治·赛德斯是美国的进步的新闻记者和作家,他以揭露美国垄断报业著称。下面对他的生平和主要著作简加介绍。乔治·赛德斯在1890年11月16日生于新泽西州的阿来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