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4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是最累的,尤其是现在这些独生子女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为孩子的一生谋划: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进最好的小学,入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做最体面的工作……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往往使家长们迷失自我,要么对孩子百般迁就,要么对孩子疾言厉色,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困难。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和家长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沟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再富也要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这句国人皆知的口号中,可以看出我们发展教育的决心。作为一个教师,每每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62.
田丽霞 《班主任》2015,(2):63-65
偶然读到一篇博文,说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五个条件——时间、不动、扎根、向上长、向阳光,读罢心有戚戚。由此联想到教育和教师,如果教育是一方沃土,那年轻教师就是一株幼苗,要想长成教育的参天大树,需要什么条件呢?一、时间造就辉煌没有哪一棵树是种下树苗,立刻就长成参天大树的,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地生长。一个教师要取得成功,也需要足  相似文献   
63.
中学生早恋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面对“恋爱”中的少男少女,很多教师、家长如临大敌,严防死守,苦口婆心,甚至跟踪盯梢,实时监控,结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仅不解决问题,有时还物极必反,使孩子更加逆反,造成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不和谐。 那么,面对早恋中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给他们一杯忘情水,还是给他们一碗迷魂汤,或是...  相似文献   
64.
王国维说人生成大事者都要经过三个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教育事业的建设者,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田丽霞老师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5.
田丽霞 《班主任》2012,(7):51-54
正一个牧师给自己写了这样的墓志铭:"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想改变整个世界,我发现做不到;后来我又想改变我的家人和朋友,我发现依然做不到;最后我决定改变我自己,我做到了。如果当初我倒过来做呢?我自己改变了,也许就可以影响到我的家人和朋友,也许就可以进而影响到这个世界。"牧师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改变要从自己开始!  相似文献   
6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了很多课堂模式,如271模式,杜郎口模式,"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等等,规范了课堂教学行为,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是建构式课堂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是教师根  相似文献   
67.
正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学生如何叛逆不听话,让他向东他向西,让他打狗他撵鸡;明知故犯,瞪着眼犯错误……说学生"叛逆不听话"还可以,说学生"明知故犯,瞪着眼犯错误",我认为不恰当。犯错误就要受批评,这个道理学生都懂;不愿意受批评,这是人之常情。那学生为什么"明知故犯"、自找麻烦呢?因为不理解,所以不服从很多教师都爱用命令式的语言与学生谈话,诸如"不要顶撞家长"、"不要穿奇装异服"、"不要随便上网"……这些简单的命令,确实是金玉良言,但因为没有必要的解  相似文献   
68.
正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难管,说轻了没用,说重了不行;什么道理都懂,就是没有行动……为何会出现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1997年,有一个学生学习不努力,我找他谈心。当时正是国企改革的高潮,"下岗"成为首屈一指的热词。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如果你学习不努力,考不上大学,没有知识,没有能力,将来你就是下岗队伍中的一员。"他认真地点点头说:"老师,您说得不对。如果我不努力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那不是下岗的问  相似文献   
69.
正有人说:"每一块木头都能雕成佛像。"听闻此语,心有戚戚。对于雕刻,我是门外汉,但我很喜欢看木雕、石雕尤其是根雕作品。一个普通的甚至有些丑陋的树根,经过艺术家的雕琢打磨,就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根雕大师的高明之处,不在于大刀阔斧地雕凿砍削,而在于按照树根本来的形状,顺势而为、因势象形、随方就圆,成就精品。  相似文献   
70.
田丽霞 《班主任》2013,(12):66-68
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温柔的坚持》,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