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转型时期的中国正处在新旧秩序和价值观的断裂与碰撞中,社会心理出现混乱与多元化,过去不曾预想的各种问题、现象每天都在上演,这样一个时代对新闻记者来说是可以大显身手的时代。  相似文献   
52.
我们正身处于一个视觉文化时代。所谓视觉文化,它的基本涵义在于视觉因素,或者说形象或影像占据了我们文化的主导地位。电影、电视、广告、摄影、形象设计、体育运动的视觉表演、印刷物的插图  相似文献   
53.
社会心理,作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情感和意向的一种表达,一方面,它是社会变迁的“风向标”,另一方面,它是时代精神的“晴雨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社会心理变化的主要趋势与特征表现正如沈杰在《中国社会心理嬗变》一文中所说:在价值观取向上,从注重理想向强调实际的方向发展,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的方向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的方向转化;在社会心态上,从封闭化走向开放化,从情感化走向理性化,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在此背景下,人物通讯写作范式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反映出人物通讯内在的演变规律。价…  相似文献   
54.
盛芳 《当代传播》2007,(6):126-127
人物是新闻报道的主体,日本著名报人森本哲郎曾说过:"极而言之,报纸是从人开始,到人结束.所有的新闻都是人创造的."①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人物报道一方面以具体人物为线索,可以挖掘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背景,同时在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见证人性的光辉,把握社会多姿多彩的丰富内涵.2007年6月22日,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博士在武汉作的"典型报道的改进与创新"专题报告中甚至提出人物典型宣传是新闻报道的最高境界的论断.多年来,人物报道在写作手法上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操作规范和修辞策略,不同媒介、不同的人物报道各具特色,可谓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5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引起了一定的道德危机,人物通讯的写作在新形势下应与时俱新,针对道德的不同层面形成立体化的报道特色,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6.
论信息不对称与信用经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盛芳 《现代情报》2003,23(1):15-17
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探讨了它与当代信用经济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信息不对称与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信用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提出了改善信息不对称的四点措施。  相似文献   
57.
《南方周末》人物报道叙事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周末》作为国内精英类报纸的代表,强调正义、良知、理性、爱心,关注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和尊严,人文色彩浓厚,具有明显的启蒙者姿态,彰显出智慧与思想的深度与高度。该报在新闻写作上往往独具风格,其人物报道常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具有文学的意味;在文本结构上也时有创新,它们往往以精到的细节见长,擅长挖掘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因此作品的情感力度与思想深度兼具,赢得了读者的  相似文献   
58.
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发明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干分强烈,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在完成课堂学习、实训实习等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如能对学生加强发明创新的教育引导,他们就可以在本专业范围内发明创新.  相似文献   
59.
盛芳 《传媒观察》2011,(12):36-37
在种种新闻活动中,典型人物报道作为重要的报道样式,对内可传达党的政策方针,弘扬时代主流价值,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对外则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通过各种修辞话语的运用,能构建民族文化精神认同的空间。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跨文化传播存在着信息符号、价值观念、思想方法以及道德、信仰等方面的不一致等困难。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影响到对外报道的传播效果。对外传播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对外报道实际上也属于一种文化交流与消解文  相似文献   
60.
盛芳 《学周刊C版》2024,(9):10-12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重任。在中职教育中进行思政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汽修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纳入教学任务中,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教学宗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生的精神与血脉当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