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28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童兵 《军事记者》2011,(5):61-61
童兵在2011年第3期《新闻记者》刊文认为,新时期新闻造假,既是顽症,必治以重典。“重典”者,一是净化舆论环境,二是严格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2.
新闻学界泰斗方汉奇教授常说,"课养人,人养课."大意指,一门成功的课程能够扶持并造就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一个有造诣的教师则可以培植和建设一门优秀的课程.  相似文献   
43.
童兵 《当代传播》2011,(2):30-31,34
这里发表的一组五篇论文,是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资深教授童兵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形势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8AXW003号。这组论文分别就中国舆论环境的新格局、公民舆论表达空间、新闻传媒的公信力、传媒化解突发公共事件的功能以及国际舆论引导中传媒的责任,提出了一些有创见的看法。论文分别由项目组的各子课题负责人执笔。  相似文献   
44.
“隐性力”大于“显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上篇中说过,宣传的目的在传播观念,使受传者改变态度、思想和行为,向宣传者所需要的方向转化和发展。从心理学意义上,宣传的目的也可以这样表述:破除人们的非良性心理定势,帮助人们确立良性心理定势。为着这种改变、破除、确立,我们主张采用“劝服”的方法。 如何“劝服”即如何宣传?这里有两种基本的方法:隐性法和显性法,有的宣传学著作表述为暗示法和明示法。 所谓隐性法(暗示法),指新闻宣传中只是忠实地同时又是巧妙地选择与描述事实,在选择和描述  相似文献   
45.
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改革目标以来,中国新闻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国际新闻市场的冲击,面对着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及港、台、澳新闻界的巨大挑战。据报道,中国上空有十几颗通信卫星运行,每天能  相似文献   
46.
非典时期新闻传媒的角色审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兵 《现代传播》2003,36(5):5-8
非典是一场真正的“天灾人祸”。对非典时期中国新闻传媒的角色与政府的传媒安排进行审视与评说十分必要。中国新闻传媒在非典前期不仅缺位 ,而且错位 ,其主要原因是新闻源的垄断和政府信息的不公开。部分官员的主仆易位导致公民的知情权受到侵害 ;只有归权于民 ,才能使新闻传媒拥有一个广阔的天地。新闻传媒的告知、沟通、警示、教化功能在非典期间受到审视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也从中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47.
在中国共产党80年新闻工作历史中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新闻工作都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 ,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伟大指南。一、毛泽东新闻思想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党情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 ,特别是列宁、斯大林的新闻思想 ,形成了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术光辉 ,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思想。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有 :第一 ,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毛泽东根据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 ,认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是一种上层建筑 ,…  相似文献   
48.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社会主义中国宣传思想工作长期的、既定的方针。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的新闻界,对于社会舆论走向的引导,担负着责无旁贷的使命。研究新闻信息传播与舆论定势的互动,有着理论开拓和实践领路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9.
“新闻传播业必须大胆地走向市场!”自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这句话已不再是陌生之语了。自1992年,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新闻传播业发生了,并且正在继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至今年初,全国以统一刊号发行的各类报纸已达2039种,环顾报摊,各式报纸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电  相似文献   
50.
对于马克思主义新文风建设的论述,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毛泽东对文风的高度重视,再次显示他是一位伟大的辩证法大师:他把内容和形式都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他不但要求新闻媒介刊播革命的内容,而且刻意追求表现这些内容的形式与风格的优美和精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极其精辟、经典地阐述过这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