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28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童兵 《新闻记者》2001,(10):6-8
一位称职的中国报纸的总编辑该怎样当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曾撰文提出 :请还给总编辑一个形神完一的性格。那是从新闻伦理的角度 ,呼吁总编在对党委负责和对群众负责两方面坚持同一性 ,社会为这种同一性的实现提供必要的舆论环境。在九十年代还写过一篇题为《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的“总编辑”》的文章 ,认为作为一社之长 ,总编辑应在德、识、才各方面成为全社的表率 ,并表示赞同恩格斯对马克思在《新莱茵报》编辑部实行“总编独裁”的评价。但报纸总编辑究竟如何“操持” ,现在《海口晚报》总编蔡旭现身说法 ,为我们提供了若干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2.
在领导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长期实践中,周恩来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解决中国新闻界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新闻观点。周恩来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早在1923年3月,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写给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信中,他就提出要继续出版月刊《少年》。他在解释出版原因时说:  相似文献   
83.
童兵 《新闻前哨》2008,(11):13-14
改革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在解放思想中转变观念,开拓思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消除体制和机制性障碍,才能解放和发展新闻生产力。充分发挥新闻传播业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4.
童兵 《新闻界》2020,(4):14-23,5
本文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百天的应急治理、信息传播、舆论引领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全文分四部分:舆论场错综复杂的博弈,中央和地方保证疫情报道公开、透明、及时的政策回顾与评价;“吹哨人”李文亮“谣言”与真相的辩驳,吹哨人功能的张杨与肯定;在宪法与法律的轨道上支持不同声音的交流与交锋,对“感恩”等议题的辩正;国家治理能力的检阅和抗疫报道的初步总结,对应急治理能力大考的期待。  相似文献   
85.
东渡扶桑求学对中国新闻学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兵 《新闻界》2005,(6):16-18
中日之间自古代起就有频繁的文化交流。大而话之,中日文化交流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唐代。日本朝廷于公元630—894年间曾先后派来遣唐使13批,每批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学僧及随员多名,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和文物知识。这是华夏文化东渡。第二次是辛亥革命前后。日本由于明治维新成功,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政治革新,经济腾飞,学术大兴。中国许多有识之士东渡扶桑,刻意效法,期待在中国实行维新改革,推进洋务运动。这次交流以日本文化西移为特征。第三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这20多年。同前两次不同的是,这20多年来中日文化交流以交互性很强为特征,中日两国的文化互相学习,扬长补短。既有许多中国学人东渡日本,学习新科技新知识,也有不少日本学者西来中囤,研究切磋。  相似文献   
86.
论传媒技术与内容需求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兵 《新闻记者》2006,(3):10-12
传媒技术和内容需求是推动新闻事业及传媒产业发展的两大动力,缺一不可。传媒技术是发展的外在动力,它推动传媒形态和传播方式的进步。内容需求是发展的内存动力,它促进传媒体制、机制和功能的调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等的出现,是新闻传媒业对传媒新技术的成功开发利用的结果。而《京华时报》、《第一财经日报》的出版,则是满足新形势下读者阅读新需求的有益尝试。由于传媒新技术在新世纪的突飞猛进。它所具有的神奇魅力及其开发利用中不大的政治风险.使人们近年来在这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财力。相比之下。人们在满足不断增长的受众及社会对内容的需求方面下的力气太少,个别传媒甚至出现了新技术崇拜、技术主义抬头的倾向。因此,笔者认为当下有认真讨论传媒技术与内容需求互动关系的必要。  相似文献   
87.
04年1月18日,上海市法学会、《新闻记者》杂志和新文汇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了“中国足协与足球报相关事件法律评价”理论研讨会。来自新闻界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律师等20余人参加会议。2004年1月,《足球》报刊发《国资委狙击中国足球》一文后,中国足协认为该文没有任何正式来源  相似文献   
88.
童兵 《当代传播》2008,(6):13-15
对于大众传媒同公共政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不完全相同。毛泽东的看法最直接、最明确,那就是前者无条件地为后者服务,传媒为政党和政府工作服务。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而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马克思的见解则不同,“马克思无疑地梦想报刊不受国家管制,而是作为人民的真正发言人。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以东方卫视汶川地震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闻立台"给东方卫视此次报道带来的有益影响.文章认为,在当今条件下,"新闻立台"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要.作者阐述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条件.如进一步加强新闻信息公开,合格的人才队伍等.  相似文献   
90.
童兵 《新闻界》2001,(1):19-20
21世纪伊始,由李元授教授主编的《新闻学新学科丛书》第一辑 6卷推出,成为我国新闻学教学与研究的“开门红”。 (一 )  美国传播学者弗德瑞克·威廉斯在《传播革命》一书中把人类开始使用语言至公元 2000年大约 360个世纪浓缩为一天的 24小时,同传播相关的这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新的一天开始,子夜 12点:人类开始使用纪元前 34000年的语言;   上午 8点:洞窟壁画;   晚上 8点 40分:埃及象形文字问世;   9点 28分:出现字母;   10点:荷马史诗出现;   10点 38分到 11点 01分:罗马帝国一闪而逝。至此, 360个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