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闻标题有提示、引导受众阅读新闻的注意力作用。只要能识字读文,一看标题便能略知大概,或因标题直白,容易接近和亲近新闻内容。相反,标题文绉绉,引经据典,文白夹杂,晦涩难懂,或引用生涩的专业述语,或官腔十足,气势很盛,这样的标题常常让受众拒而远之。现代工作主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没有用过多时间去细品标题文采,更无时间去查阅字典,为冷僻字句找注释。标题尽量能直白、通俗一点,一是能直接通达新闻大意,二是更有阅读吸引力甚至间杂趣味性,在新闻竞争中更有关注度和牵引力。  相似文献   
52.
央视“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深睛地回忆已故编导陈虻对她尽于严厉的“传帮带”—“你回家问你的父母,你每天做的新闻,他们感不感兴趣,他们想知道什么?他们的未知就是你的起点。”“你认识事物的方法太单一,没有逻辑。”“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要服务,不要表达。”  相似文献   
53.
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事件虽为几家媒体新闻从业人员、聘用人员及假记者所为,但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遭到了公众的诟病和谴责,也让国内媒体界蒙羞。人们在谴责封口费的同时,自  相似文献   
54.
童钟鸣 《青年记者》2009,(15):77-78
央视主持人柴静前些时间深情地回忆已故编导陈虻对她近乎严厉的“传帮带”:“你回家问你的父母,你每天做的新闻,他们感不感兴趣,他们想知道什么?他们的未知就是你的起点。”“你认识事物的方法太单一,没有逻辑。”“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相似文献   
55.
两会年年开,新闻年年做.相对于中央和省级媒体两会报道的出新出彩,一些地市报则相形见绌,不说策划,组织相对盲目、被动,无序,报道形式陈旧、老套、单一,报道内容呆板、程式化,甚至不着要领,并无新意可言,单就两会访谈这一表现形式和内容来说,常常是几十年一贯制,毫无新意,可读性和指导性差,离受众想及时,全面、真实了解两会期间各种信息、声音、新见和思想等的预期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56.
失败的提问     
5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一箭(长征四号乙)双星(风云一号D、海洋一号)”。第二天,某电视台采访了长征四号火箭总设计师李相荣,主持人问:“在(一箭双星)发射前,您想了些什么?”李相荣  相似文献   
57.
在报业发展与竞争的激烈环境中,地市晚报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报业市场无情的摔打和洗礼中,一部分地市级晚报能及时进行战略的调整,以适应竞争和挑战,在办报与经营上实现了协调健康发展,成为当地具备报纸品牌影响力和经营活力的主流媒体。但仍有少数地市级晚报由于在办报和经营上观念陈旧,思路模糊,方法落后,出现两难问题,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的挑战,在艰难中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58.
报业发展与竞争表面上是读者的争夺战,实质是新闻的搏击战.地市晚报在争夺读者、固守一方中有特色和优势,而要在与其他新闻媒体的新闻竞争中更胜一筹,需要引入和运用"控制论",对新闻策划、采写、版面、反馈及其相关业务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控,形成新闻产品生产高质高效的"流水作业线".  相似文献   
59.
《索赔债引发命案(引题)广州大学生杀死同窗(主题)》、《研究生争女友拔刀相向》,这是某报最近刊发的社会新闻的标题。读着这样的标题,读会提出质疑:广州大学生和全国的研究生都如此残暴无情吗?因为这样的标题传达的信息和造成的感觉与结果是:因一人或几人的个人不良(法)的行为,而“株连”整个群体或行(职)业。“一竿子打了一船人”。  相似文献   
60.
在新闻竞争H趋激烈的今天.为及时获得更多、更新的新闻信息.不少媒体采用了“新闻报料”形式.甚至花重金征集新闻线索.广泛地吸引和接受市民和读者的“新闻报料”。这本是一种广辟新闻源.强化竞争手段的好形式.但同时带来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的问题。因为“新闻报料人”的素质各异.目的不同。报料因为是有赏的.一些人受功利驱使.为增加“报料收入”.见风即是雨.或添油加醋.或捕风捉影.或夸大其词:还有极少数人不怀好意.虚拟、编造“新闻”.报复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