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北京清华附中高中学生卜大华,是红卫兵运动的一个重要人物.1986年第10期《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他的《一个红卫兵发起者的自述》,在这篇自述中,他以自己的亲自经历,讲述了红卫兵运动从发起、兴盛到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写活一些     
小伊同志: 来信中谈到的“新闻不但要写短,而且要写活”的问题,的确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正如你所指出的,最近报纸开展的关于“短些,再短些”的讨论,对改进报纸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写短,不容易;写活更不容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原中共中央华北局候补书记、原北京市委书记邓拓,受林彪、"四人帮"和康生的迫害,于1966年5月15日含冤逝世,终年54岁。邓拓是福建闽侯县人。他青年时代就献身革命,1930年参加左翼社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使命     
纪希晨 《新闻界》2001,(4):23-23,25
本文是纪希晨《史无前例的年代》一书的序,标题是编者加的。纪希晨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为写本书他花费了十年的心血。作为人民日报记者,纪希晨同志在“文革”期间有机会目击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粉碎“四人帮”后,他采访了包括叶剑英、谭震林、徐向前、聂荣臻、华国锋等在内的许多当事人,又因参加审判“两案”采访,接触了大量的文件档案。纪希晨同志以一个党和人民的记者的使命感,真实地记录下那段“史无前例”的岁月。纪希晨同志说得好:“遗忘历史的民族必然丧失前途”。这段历史的教训十分深刻,我们要牢牢记取。我们选登这篇序言的目的也在此。  相似文献   
15.
1981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在经过两个月的审判之后,依法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出严正判决。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纪希晨参加采访了这次审判的全过程。十年后,纪氏撰写《十年前,十亿人民严正判决》一文,回顾当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提醒人民永远不要忘记“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6.
在战火中诞生的报纸战争年代,每当夕阳走下山坡,炊烟从河谷飘过,夜幕笼罩山西省兴县高家村的时候,《晋绥日报》的窑洞里,就亮起一盏盏昏暗的麻油灯光。寂静的山村里,可以听见蔚汾河从村南果园边潺潺流过。夜深了,传来常芝青同志的咳嗽声。他伏在特别照顾他的煤油灯下,抽着报纸卷的烟叶,嘴里习惯地嚼着撕碎的报纸,聚精会神地思考着,飞快地书写着什么。他常常从黄昏到天明,废寝忘食地工作,从每天  相似文献   
17.
18.
北京清华附中高中学生卜大华,是红卫兵运动的—个重要人物。1986年第10期《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他的《一个红卫兵发起者的自述》,在这篇自述中,他以自己的亲自经历。讲述了红卫兵运动从发起、兴盛到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1979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炀捍卫党的原则的伟大斗争》一文,拨开了所谓“二月逆流”的迷雾,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这篇对于拨乱反正起了重要作用的长篇通讯是怎样采写出来的呢?12年后,作者纪希(?)写下了如下的追忆:  相似文献   
20.
在战火中诞生的报纸战争年代,每当夕阳走下山坡,炊烟从河谷飘过,夜幕笼罩山西省兴县高家村的时候,《晋绥日报》的窑洞里,就亮起一盏盏昏暗的麻油灯光。寂静的山村里,可以听见蔚汾河从村南果园边潺潺流过。夜深了,传来常芝青同志的咳嗽声。他伏在特别照顾他的煤油灯下,抽着报纸卷的烟叶,嘴里习惯地嚼着撕碎的报纸,聚精会神地思考着,飞快地书写着什么。他常常从黄昏到天明,废寝忘食地工作,从每天版面的安排到新闻、评论的内容和标题,都一一仔细地推敲琢磨,用心血,用汗水,浇灌着报纸。常芝青1934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从抗日县长的岗位,走上新闻战线的。从194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