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的媒介认知、评价与期待存在的问题,需要以新闻媒介的市场化、人本化、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走向为契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需要更新大学生的媒介观念、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科学的内容体系,开拓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介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2.
金融危机与中国新闻传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要低估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传媒业带来的影响;不要忽视(放弃)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机遇;不要忘记在这次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传媒业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33.
经过六年多的探索性实践,类型化已经成为深化我国广播改革的重要方向。这不仅因为在全国范围内已有40余个广播频率先后实施类型化改革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益,也不仅因为发达国家的广播率先成功探索并实践着类型化这一与市场经济环境下媒介发展规律相契合的运作与经营模式,更为重要的是,类型化是我国广播改革逻辑的必然延伸。  相似文献   
34.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永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能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有传播价值的新闻事实,决定于记者的新闻敏感;能否在新闻事实中找准问题、抓住关键,决定于记者的思辨能力;能否把所看到新闻事实的本质用恰当的方式报道出来,决定于记者的写作水平。记者与新闻事实的互动,应该是一个展示智慧和勇气的过程,一个展现创造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5.
人民日报的《新农村周刊》自创办以来,版面内容不断丰富,策划、选题突出“三贴近”原则,尤其是围绕“三农”问题精心设计了诸多专栏来配置报道资源,匠心独运。既有政府主流权威的农村政策宣传、解读,也有广大农民认同的相关实用信息。在广大农民缺位于媒体版面或者其角色没有被客观报道的媒介环境中,人民日报每周星期天强势推出《新农村周刊》,既平衡、完善了我国媒介生态的建设,也增强了以党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6.
新闻传媒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媒介社会化的当代中国,新闻传媒是整合社会资源、推进社会共识和认同、协调社会全面且有序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中,要提高新闻传媒的运用能力,克服新闻报道中的不和谐问题;并大力推进新闻传播观念、新闻传媒体制性和技术性创新,从而推进新闻传媒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7.
面对急速的技术发展、市场冲击,追寻转型、创新和再造的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生活的进程中,不能迷失生存本位.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服务于人民的幸福与和谐友好相处,服务于生活理性和人文精神的涵护和提升,两者的结合需要我们张扬新闻传播的人文智慧,从而推动社会的理性认知模板和德性社会交往网络的健全.  相似文献   
38.
百乃至进上入千新万世元纪打以造来的,数以字计纪算录机片动不画断影撞像击为着标我志们、的动眼辄球投,资如数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故宫》、《大国崛起》北京科影拍摄的《复活的军团》、《圆明园》等,这些国产数字纪录片无疑代表着当  相似文献   
39.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市场、社会等多重力量都以不同的方式和强度影响着中国传媒。传媒得益于这些力量的推动,在社会话语表达和公共空间的建构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传媒同时又受这些力量的掣肘,市场绩效的趋利本质、碎片化的新闻理念、强国家传统的持续影响,致使传媒只能是离散的而非合力的、有限的而非常规的公共空间建构者。  相似文献   
40.
正在互联网时代,大众媒介的舆论监督、下情上达、赋权等功能都可归结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功能。在新兴媒体的不断冲击下,这种服务功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服务体现媒介的主旨、落实媒介的担当成为传统媒体的共识,服务性也成为媒体的生存之道和长远的发展之本。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行风评议节目是体现和发挥媒介服务功能的样本之一,此类节目集政府的行政资源和广播媒体的互动特性于一体,通过热线直播节目搭建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直接对话、沟通的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