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在我国文献典籍中,有多处提及“玄鸟生商”的传说,难道“商”真是玄鸟所生的吗?那玄鸟又为何物呢?是不是当今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鸟图腾?对此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所掌握的史料入手,本文进行了考证并断言玄鸟并非简单的鸟图腾,而是原始先民所崇拜的男根象征物。  相似文献   
22.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本课的教学重心放在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实践活动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想,去说,去讨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目标:进一步学习课文,以“实话实说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对赛场上球员细致…  相似文献   
2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第14课。  相似文献   
24.
体育是中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些高中女生由于各种特殊的原因,存在着对体育活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并且影响了其他文化科目的学习。如何让高中女生真正动起来?可以从生理、心理和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入手,提高女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5.
为了及时了解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以半导体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按照检测要求确定了硬件结构和软件流程,开发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实现对氧化性气体、有机气体及易燃易爆气体的实时检测.检测系统具有轻便、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26.
“以读为本”如同一缕清新的春风,给阅读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语文课堂已经不再一味地偏重机械训练,使被迫接受学习的学生变回了学习的小主人;也不再刻意强化人文熏陶,让迷失的学生逐渐找回了语文学习的方向。但是,如今的课堂却过于追求书声琅琅,过于追求读的形式,过于追求解读的多元,过于追求读的情境创设,“以读为本”操作的误区令人担忧。笔者以为,真正的“以读为本”应把默读思辩的权利还给学生,教者选择最富有实效的读书方式,着重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感悟的有效指导。一、过于追求书声琅琅并非是真正的“以读为本”,应把默读思辩的…  相似文献   
27.
记得开学初,绝大部分学生的日记有应付的迹象,文章读来或干巴巴、淡而无味,或似记流水帐,没有重点,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干脆从作文书上抄一篇了事。笔者私下里也曾找过一些同学了解情况,结果他们都说每天写日记,实在有些厌烦。是啊,反思一下自己,学校动员每位教师每天写教学日记,我们都做到了吗?  相似文献   
2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田字格下面的双横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相似文献   
29.
罗小燕 《辽宁教育》2010,(1):108-109
[设计意图]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编者选编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意思,读懂人物特点,读出文言文味,感受文言文带来的兴趣,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
“以读为本”如同一缕清新的春风,给阅读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语文课堂已经不再一味地偏重机械训练,也不再刻意强化人文熏陶,使被迫接受学习的学生变成了学习的小主人,让迷失的学生逐渐找回了语文学习的方向。但是,如今的课堂却过于追求书声琅琅,过于追求读的形式,过于追求解读的多元,过于追求读的情境创设。对“以读为本”操作的误区令人担忧,令人静下心来冷静思考。我们以为真正的“以读为本”,应把默读思辨的权利还给学生,选择最富有实效的读书方式,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感悟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