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2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8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出版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速度惊人,并在出版的各个环节中广泛应用,出版物的生产和销售正经历着一场革命,中国出版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出版市场化正在逐步完善,以信息和网络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出现,使得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相互交融渗透,包括了声,光、电、磁多种媒体,中国出版产业飞速进入了一个"大出版"的时代.  相似文献   
82.
出版人才的需求和出版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各行各业都把人才战略提到最突出的位置,人才竞争激烈,人才流动频繁。编辑出版业也不例外,人才的数量特别是质量决定着出版企业的兴衰成败,人才竞争成为出版竞争的主战场。为此,我刊特辟“出版研究与教育”板块,在这里,既有出版人士对人才的需求声音,也有教育专家对人才的培养观点。我们希望借助于这一板块能为出版界和教育界的交流与沟通提供机会,能为出版人才的培养作出小小的贡献。本期我们约请到高校教育专家和出版业界人士围绕“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这一专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83.
在中国古代的出版印刷事业中,与官刻、坊刻鼎足而立的是私刻。所谓私刻,又称家刻,是指私人出资校刊图书。私刻本往往以“某堂”、“某斋”、“某宅”、“某府”、“某家塾”等字样为标记。在封建社会里,官僚、地主及富商大贾,往往都设立家塾,聘师教授自己的后辈。这种被聘的教师虽未必有什么科第功名,但往往却具有真才实学。他们在教书的过程中,常常就自己的志趣和所长,或自己著述,或校勘、整理、注释、阐明前人的著作,并依靠主人的财力,刊刻成书,故家塾本也属于私刻之一种。而且是私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版本。  相似文献   
84.
85.
<正> 在进入八十年代以前,我国的辞书事业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以《新华字典》作为我国辞书的代表作.查找有关哲学、经济学、法律学等方面的词汇,往往靠的是五十年代从苏联翻译过来的《简明哲学辞典》、《简明经济学辞典》、《苏联法律学辞典》,不仅规模有限,每本书仅数百个条目,就是在观点上,也有不少错误.在历史、文学、艺术、民族、教育、地理、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也到处都是空白.直到1964年,编出了《辞源》修订稿每一  相似文献   
86.
年鉴学的学科体系,是年鉴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我曾在《辞书研究》1986年第三期上发表过《论年鉴学研究体系的建立》一文,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完成《年鉴学概论》一书的写作,对一些基本问题有了进一步体会。在我们建立起这门学科的时候,有必要对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年鉴学的意义,年鉴学的研究内容和体系结构等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一、年鉴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任务1.年鉴学的研究对象年鉴学的研究对象必须与学科名称相一致,而这一学科的名称是一种书籍的类型  相似文献   
87.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佛教传播的需要,我们在专论之一已经述及。另一条始自民间坊刻,这是本篇论述的要点。在政府刻书、私人刻书和书坊刻书三大系统中,坊刻不仅兴起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而且影响最大。官刻和私刻就是在坊刻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8.
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图书无论就其数量还是质量都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印本书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与其同时存在的抄写本书也是不应忽视的。以往的书史论著,往往是自唐以后就成了刻印本史,对抄本、写本,稿本书很少论及,以致从来到清九个世纪的书史研究不够完整,偏于一翼。我在《赣图通讯》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上  相似文献   
89.
我国民营书店的崛起源于1982年的图书体制改革.20年来其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小书摊到大书店,由零售二级批发,由个体运营到区域性、全国性网络建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90.
我国出版界自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一股"年鉴热",至今不见降温,而在世纪之交的近几年又出现"皮书热",这绝非偶然现象,可以说有其深刻的原因.我国的年鉴和皮书多为官书,即政府出版物,前者正面临着改制转轨的冲击和考验,后者正处于方兴未艾之势.这两种出版物在功能作用方面既有不少相同之处,又各有其特点;在读者和市场方面有交叉协作,也存在着竞争;在编辑出版方面既有成功经验,也存在不少缺点问题.调查、分析、比较、研究年鉴和皮书功能的异同,形成热潮的原因,传播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在出版经营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从而给有关人员特别是正在准备编年鉴和皮书的编纂者以启示,显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