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肖珺 《华章》2012,(35)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有效的应对之策就是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大胆的创新.为此,铁道运输系组织学习了《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提纲》这份文件,并结合系部专业实践教学、工学结合的需要与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程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推出了以服务春运特色教育的社会实践,有效的将春运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肖珺 《中国广播》2013,(5):58-62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网络文化节活动形式和发展模式、受众参与情况及效果、问卷调查结果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网络文化建设的三点经验:一是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网络文化节管理机制符合现阶段国情;二是创新健康文化、净化网络环境、培育公众素养;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力求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并指出创新路径:一、破除经费难点,深化市场运作;二、破除主体隔阂,共享文化资源;三、破除地域局限,实施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3.
肖珺 《教育》2014,(30):41
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语言学家精心筛选的,为小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提供了优秀的典范。可是有些小学生学了那么多的课文,仍然不能流利地说话和作文。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经过听、说、读、写,使知识及时迁移为能力,取得了一些成效。讲究炼句修辞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为教师提供了不少修辞典范。《桂林山水》  相似文献   
14.
星期六,我去表哥家里玩儿.一进门,表哥就对我说:"表妹.快来!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哦?什么实验?"我疑惑地问道."这个实验叫做‘一指劈砖'!怎么样?想看看吗?""就你?还‘一指劈砖'?你能行吗?"我有点儿不相信.  相似文献   
15.
肖珺 《青年记者》2020,(6):17-18
更多地公开信息,及时进行事实供给和答疑解惑,才能让公众获得信息安全感。“武汉封城”也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人口千万级别大城市采取的最严厉防疫措施。武汉处于疫情的中心,1月23日封城之后,信息流动速度更快,信源和内容更庞杂,但还是难以满足身处信息漩涡中的民众所需。面对疫情发展、社会治理等诸多的不确定性,社会公众更加依靠全员媒体的信息公开和新闻供给,维系和提升信息安全感。过去几年,媒体融合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快速发展,为本次抗击疫情的信息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渠道和内容生产模式,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非官方媒体、机构和普通民众作为新闻报道主体的蓬勃活力。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区作为虚拟共同体成为社区成员情感和经历的纽带,进而生发复杂多样而又别具特色的文化风貌,粉丝文化就是其中之一。研究以2017年轰动中国社会的网络事件"鹿晗关晓彤恋情公开"为研究对象,用爬虫工具采集微博平台各个粉丝社区关于此事件的讨论,通过话语分析方法探讨粉丝社区呈现出的细分文化类型以及它们的文化间冲突与跨文化协商过程。文章发现,中国网络粉丝社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形态,且彼此交融,总体上呈现六组跨文化关系;粉丝社区的跨文化冲突一方面与受日韩影响的粉丝文化和偶像产业滞后的结构性矛盾相关,另一方面又与粉丝社区文化表达强度和技术空间特征相关;粉丝社区的跨文化冲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观念关系密切,通过面子协商解决粉丝社区中的跨文化冲突成为中国网民的一种实践方式,而整合和第三方控制是其中较为有效的冲突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来,“李子柒”现象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这个现象和问题的讨论,也出现了很多争议。那么,其在国内外的成功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文化与受众认知的价值公约数?在当前中国的国际传播实践中,对以非国有产业化姿态客观介入的这些案例我们怎么看待?从国际传播实践主体看,是否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传播的时代?这一案例形成的良好效果,对于当前中国国际传播实践有何启示?对于有资本介入的品牌传播行为,国家又应该给予何种程度的关注或支持?就这些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实践问题与本土化理论创新研究”课题组联合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组织专家进行了讨论。相关讨论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指引下,数字藏品形式成为中华文化新的传播形态,数字藏品的国际传播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创新动力之一。本文以跨文化感知理论为基础,运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海外受众对于中国数字藏品的体验与感知。研究发现,海外用户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及社区等,接触具有中华文化特性与重大活动衍生IP的藏品,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精神进行阐释与分享。据此,海外用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藏品建立了具有高度组织化的跨文化虚拟共同体。在提升中国数字藏品跨文化感知的策略时,既要增强跨文化能力,也要正确对待数字藏品资产观以及数字藏品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媒体融合背景下,针对当前学术期刊移动传播存在的传播内容与场景的脱域、传播主体与受众的失衡、场景间的壁垒以及“场”与“景”的现实阻滞等问题,探析场景思维之于宏观层面的理论导引和微观层面的实践提示,多层面剖析场景思维及其运用对学术期刊移动传播“精准适配”的价值意涵。并在此基础上,从学术期刊移动传播的内容生产体系、知识服务模式、主客传播关系缔构等方面予以实践因应,以提升当前学术期刊移动传播质效,全力打造新媒体时代内容优质、传播快捷、推送直观、抵达精准、服务多元的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20.
肖珺 《网络传播》2010,(6):60-63
汶川地震的伤痛还未完全消散,今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这个高原古城,使之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与汶川地震相比,此次玉树地震的网络新闻报道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首当其冲的便是微博力量的介入和互联网作为抗震救灾平台的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