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1257篇
科学研究   276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99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原作]土地河北省承德县一中高三佛丽我凝望过她,记忆里深藏一串词汇:黑色、肥沃、广袤、温暖、根!是的,那土地是我的根!(开篇为点题之笔,揭示了“我”与“土地”的关系。“凝望”、“深藏”,较深刻地表现了“我”对“土地”深沉而真挚的感情。“黑色”、“肥沃”既是一方“土地”的特色,又是给“我”的印象。“温暖”一词表达了“我”扎根在“土地”上的深切感受。从印象到感受,意义加深。但应在“词汇”之前加上突出感情色彩的定语。“广袤”一词宜换成表达感受的词语,使4个词语构成意义的递进。第三句的“根”宜删去,不论从哪个角度讲,都…  相似文献   
142.
专题集邮是一种专门收集与某一专题密切相关的集邮品,并注重研究其图案、内容、发行目的集邮类别。这是个既新颖又深广的领域,尤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是迅猛发展,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吸引着众多集邮者,成为风靡世界的集邮方式。近年来,众多民间专题集邮组织成立,并出版自己的会刊,对专题集邮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据个人手头藏品,对一些质量较高、较有影响的专题集邮文献资料摘要列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3.
目前,小学教师培养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我国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呼唤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在培养小学中我们要处理好前瞻性、层次性和现实可能性,综合培养和有所侧重等关系,促进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4.
我明白,人生的第一次太多了。常听说,第一次就是一种挑战。也许,因为每每第一次总是留给我难忘的“失败”,所以我从小就对“第一次”深感畏惧。然而,怕是没用的,我只有坦然面对。  相似文献   
145.
绵山,因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为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绵延百里,最高海拔2566.6米,跨山西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的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介休境内景区75平方公里,由龙头寺、龙脊岭、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介公陵、栖贤谷、水涛沟等12个景区、300余个景点组成。2005年1月介休邮政局启用风景日戳10种,戳上序号为“01”—“10”。  相似文献   
146.
147.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我,生在淮北,雪山的融水汇成淮河,蜿蜒了几千年,灌溉出我的家园。我,住在淮水边,方方正正的院落前则是潺潺流淌的水,这里虽无江南的韵味,却不乏苏北的情怀。春暖花开之际,微风将一潭碧水吹皱,乘着被雨露打散的花瓣向远方飘走。燕莺跟着春姑娘婆娑的衣裙卖弄歌喉与舞姿。  相似文献   
148.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这是《论语·乡党》的最末一节文字,一直以来号称难解。其中难解之处又集中在“色斯举矣”这一句,大约有如下几种解说:一、“色”用作动词,指人的脸色变异。如何晏《论语集解》引马融曰:“见颜色不善则去之。”  相似文献   
149.
150.
砀山中学坚持深入开展群众性的体育、卫生活动,学生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