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构建全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和传播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媒体要将内容建设作为根本,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大力推进管理创新,保障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62.
2019年,各级主流媒体在推动媒体融合迈向纵深方面卓有成效。媒体融合不仅是主流媒体应对时代潮流、实现转型发展的行业选择,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抓手。面对全新的历史起点,媒体必须实现从机构融合到社会融合的观念转变,将融合变革嵌入更加广阔的社会图景之中,使其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3.
本文认为“反腐败传播”一般包含传播再现、传播动员和传播监控三个类型.本文以新闻报道/影视剧、电视问政和网络反腐为例,分别解释了上述三类传播类型在中国反腐败传播中的具体实践,并就其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辩证分析,并提出反腐败传播的历史性和在地性是创新理论研究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64.
目前,我国的国际传播虽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与鲜活经验中取得一些成果,但更多是以中国的在地性经验去注解和印证西方国际传播理论,而我们自身的国际传播大量借鉴外来概念与体系,建立在西方国际传播基础之上,由于外来理论的普遍性无法应对中国场景的特殊性,导致其对新时代涌现出丰富多彩的国际传播实践的学术解释力和引领力不足。因此,我国国际传播的历史使命在于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石的自主知识体系,从而使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从潜在的“自在”存在到超越自身的“自为”存在,以更大的底气科学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65.
一、认识我国媒介产业重组 的政治经济学框架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被学者和业者设置成为一个普遍适用的、能够解决众多问题的议程。这种议程设置的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动因,学界和业界的种种观点都贯穿着长期  相似文献   
66.
67.
68.
20世纪法国的广播电视制度经历了两次转型:由公私并存向高度国家垄断的转型以及由国家和政府控制向私有化和商业化的转型.本文将这两次媒介制度变革放在法国宏观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分析,以探求和分析媒介制度变迁的各种外生因素.  相似文献   
69.
在全媒体与整个传播业的关系里面,大家最看好广播,广播成本最低、和新媒体亲近度更高,而且是共享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及央广的很多改革在国内都开了行业先河,很多案例也在中国传媒大学做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70.
经过20多年蓬勃而迅速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业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宏大的气魄和做强、做大,组建广播电视集团的雄伟战略进军新世纪。一年来,我国广播电视集团化进程在业界的积极推进与适度观望、主动应变与被动从众、很多成功与不少问题中继续着。 现在,需要我们整理思路,审视一下我国广播电视集团化进程中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