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科学研究   17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判断核心期刊的比较法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于判断核心期刊的一种数学模型-比较法模型,并对该模型在图书馆学核心期刊鉴定中的应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经济产品,数字保存的基本属性是供给与需求,影响数字保存供给与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数字资源的保存价值、保存决策者的保存动机、数字保存的成本.学术型数字资源是数字资源的主体,包括传统形式和非传统形式两种.前者的保存模式已初具轮廓,保存价值比较稳定,保存动机相对充足,保存成本分摊模型日渐成熟.后者的保存模式还没形成,保存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保存动机存在错位现象,保存成本缺乏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13.
臧国全  安明 《图书馆论坛》2012,32(5):78-82,112
图书情报学科数字资源保存的认知调查包括保存的重要性、保存原因和保存威胁。实践调查包括数字资源的生产、引用、保存和访问。基于认知和实践调查,提出加强数字保存经济问题研究和强化数字保存质量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臧国全  杨敏 《图书馆》2012,(1):59-61
数字保存的认知是对数字保存基本问题的看法,对科研人员的数字保存认知调查包括保存原因、保存威胁、保存职责和保存费用。数字保存的实践是对数字保存领域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对科研人员的数字保存实践调查包括保存数据的数量、保存数据的类型、保存数据的位置和保存数据的共享。基于认知调查,提出了加强数字保存可持续性研究的思想。基于实践调查,提出了加强研究型数据长期保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讨论建立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国内外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在探讨国际免费软件Winisis功能、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利用Winisis作为平台构建和管理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6.
浅析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存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国全 《情报科学》2000,18(12):1113-1115
本文讨论了数字化信息的生成技术、数字化信息的逻辑存储技术、数字化信息的物理存储技术和数字化信息的压缩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针对数字保存风险之一的可用性风险设计检测方法,依据可用性的含义及可用性风险的类型,设置可用性的风险点,基于知网抽取实验样本,设计可用性风险的检测算法,运行检测代码,统计并分析检测结果和可能的产生原因,制定可能的降低风险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测度并检验隐私躺平的调节作用,建立隐私躺平对隐私保护行为的作用机理,构建用户隐私悖论的解释理论,提升用户隐私保护的实现路径。[方法/过程]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引入隐私躺平调节变量,构建隐私保护行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计量题项,测度隐私躺平的调节作用。[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隐私躺平总体上消极影响隐私保护行为,具体上消极调节隐私威胁发生概率、反应效能与保护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积极调节感知收益、应对成本与保护行为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但对隐私威胁严重性、自我效能与保护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意义]现有的社交网络用户隐私披露相关研究以隐私披露意愿研究为主,且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数据来源主观等问题。意愿并不能完全转化为行为,因此本研究利用社交网络平台用户行为数据对影响其隐私披露实际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其与隐私披露意愿研究的差异,为理解用户隐私披露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本研究参考现有研究影响因素体系,基于社会渗透理论,构建用户隐私披露行为的广义线性模型,以新浪微博这一典型社交网络平台为例,通过网络爬虫采集新浪微博用户数据,并利用该数据衡量和探究用户隐私披露行为。[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社交网络经验、社交网络规模、微博生产力对用户披露信息的敏感性及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用户隐私披露实际行为的影响与部分隐私披露意愿研究有所区别。用户客观数据对隐私披露行为的度量加深对社交网络用户披露行为的理解,也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