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也呈现出与传统农民工不同的鲜明特点.本文意在探讨大众媒介在对新生代农民工形象建构中的行为特征,并对媒介在塑造新生代农民工形象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思研究,为大众媒介、受众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态度、认识、交流提供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42.
文化记忆理论对古诗词教学极具解释力。古诗词教学在内容、方法上承载、传导文化记忆,达至文化育人之功能,在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写入”学生心灵上发挥重要作用。古诗词教学的文化机理,综合体现于构建回环式重复激活机制、层级式解码阐释机制、融合式移情认可机制、情景式生产创造机制等方面。未来,古诗词教学应以诵读为基点,唤醒文化记忆复现;以对话为路径,激活“历时-共时”多层场域;以通约为样态,拓展媒介延伸场景;以生活为境脉,厚植生命体验空间。  相似文献   
43.
随着文化产业的深度发展,IP在内涵外延上不断延展.热门IP不仅对流行文化起到塑型作用,还与文化认同、文化消费实现共生联动.文章对热门IP的传播价值进行分析,在结合少儿类图书IP内容特性的基础上,分析热门IP对少儿类图书的价值延伸维度,思考如何激活热门IP转化的内生动力,以促进其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并举实现.  相似文献   
44.
董小玉 《传媒》2006,(5):41-42
"画传热"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像一股旋风很快吹遍了中国的大小城市,在各个书店中占据着显要的位置,并引起人们的追捧.  相似文献   
45.
董小玉 《新闻界》2008,(1):41-42
本文论述了新闻传媒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化现象.作为一个现代新闻传播,应当具有信息意识、求实意识、导向意识、竞争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各自的特点、作用以及在新闻实践中的运用有所认识,才能与时俱进。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47.
<正>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过程中,作为时代敏锐神经的“艺术文告”——报告文学,有过令其任何文体都无法比拟的辉煌.这一时期里,每一次较重要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突破,都有报告文学作为先导而出现.例如《哥德巴赫猜想》和《小木屋》带动了重新评价知识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国的“小皇帝”》、《黑色的七月》促使人们重视教育改革;《伐木者,醒来!》、《中国的水污染》等,向人们展示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提出的严重挑战,警示人们关注“绿色主题”.然而正如报告文学作家乔迈指出:“成功容易掩盖矛盾.……醉眼陶然中没有做好继续发展壮大的准备.理论尤其贫弱.偌大中国,有几个算得上是远见卓识的报告文学理论家?我们的理论家大多是在研究小说之余揭示涉猎一下报告文学,大多又是就事论事”,这种理论与实际相悖的状况,有碍于报告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为  相似文献   
48.
49.
2011年6月,"郭美美事件"把红十字会推到了慈善丑闻的风口浪尖;2013年4月芦山地震,红会再一次失掉了公众的信任。面对公众质疑,如何利用危机重塑公信力,是红会当前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而在众多解决途径中,网络舆情利用其在公共领域中的监督作用,为红会提供了一条合理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0.
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30多年里,媒介塑造的农民工形象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变化。本研究拟在再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变迁,揭示媒介在农民工与整个社会互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剖析媒介在农民工形象传播中的得失,为其客观公正地反映农民工形象提供实践范式,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