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考察我国近代小说文体观的基本特征 ,主要表现为重视社会功能 ,探讨其审美规律以及在其本质上是创造的。  相似文献   
92.
近代小说文体观的基本特征是:重视小说的社会功能;探讨小说的审美规津;强调小说的创造本质。影响近代小说文体的主要固素:一是欧美文化思想的影响;二是我国白话小说到明代已发展咸熟;三是明清小说理论的成就。  相似文献   
93.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为指导方针,逐步向深层次发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而教材是反映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主要标志,它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教师对学生传输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的重要工具.一本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必将影响和造就一代乃至几代人.面向21世纪的今天,运用古今中外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精心编写一整套富有时代气息,又具有师范特点,即能体现写作教学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训练规程等的教科书,这是师范院校写作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4.
董小玉 《学语文》2001,(3):33-34
  相似文献   
95.
传播学是一个青春学科,20世纪40年代才在美国形成,而中国第一次对传播学进行公开研究始于1978年7月,其标志是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出版的“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家新闻学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郑北渭主编),创刊号上发表的中国第一篇传播学译文《公共传播》,是中国大陆第一次公开介绍传播学。传播学在中国距今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它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研究进程后,于20世纪末进人高潮时期,这个时期的研究特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的说法是:“传播学译著的出版持续数年高涨;在中国证实传播学假设的研究,形成规模;媒介形态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开辟了较为广阔的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新闻评论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作为意见性信息的传播系统,新闻评论的变化,是一个从报刊走向广播、电视及网络的“跨媒体延伸”和“多媒体生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种“量变”,也是一种“质变”。在今天。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政治的敏感性,似乎新闻评论中的民主在慢慢逝去。  相似文献   
97.
汉语的"编辑"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是名词指编辑人员(editor),也可作为动词指编辑活动(edit).从目前能查到的文献来看,"编辑"一词在中国较早出现于六世纪中期的<魏书>.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纪录片的"真实"性进行了解读:单向度层面的纪录片"真实";多维度视野下的纪录片"真实";多重语境博弈中的纪录片"真实".并得出结论:选择真实虽要进行价值判断,但仍需根植于生活真实之中.本质真实则应当是纪录片制作者简介孜孜以求的,并与观众共同对选择真实进行读解、感悟、升华和提升,以达到共鸣的境界.它来源于生活真实,又超越生活真实.  相似文献   
99.
董小玉 《新闻界》2007,(1):118-119
从以下几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动漫教育所面临的情势。第一,目前我国人口当中约有5亿人是动漫产品的消费群,其中包括3.2亿左右的青少年,巨大的市场需求会带来全国发展动漫产业的热潮。未来3年至5年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黄金期,我国动漫市场将会有1000亿元的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100.
黄俊  董小玉 《当代传播》2021,(5):45-47,81
本文在民族文化视角、区域文化视角及性别文化视角的谣言研究基础之上,创设代际文化视角的谣言研究路径,开拓一个新的研究空间.中国社交媒体空间的谣言具有鲜明的代际文化特征.在厘清代际内涵及划分标准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网络空间谣言传播的代际现象做了分析,进而讨论谣言代际文化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为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审视与治理谣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