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5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蒋剑翔 《青年记者》2005,(10):61-61
建设节约型社会,在时下是一个流行词,报刊上登,电视上播,广播里喊,热闹得很。中国地大物“薄”,资源有限,再不珍惜极其宝贵的资源,勒紧裤带过日子,全面小康和可持续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52.
我不是诗人     
蒋剑翔 《新闻天地》2004,(10):50-50
费老,费孝通老先生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一生论甚丰,早期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生育制度》《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等述,曾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和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奖章。其所的《江村经济》被公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3.
“唯一 ”的东 西 肯定 是新闻 ,“第 一”的东 西 也肯 定是新 闻,搞新 闻的 人 谁都 明白这 一点 。 因此 ,时 刻不 忘在 “唯 一 ”、“第 一 ”上做 文章,找 由头 ,也就 成 了某 些记 者 和 媒 体 惯 常 使 用 的 拿手好 戏。 至 于真 的是 不 是那 么一 回 事,一是难 得有  相似文献   
154.
好久没这么感动了,好久没这样一家人聚在一起认认真真看电视、读报纸了。到6月7日晚上止,关于任长霞的电视我已看了8遍,《人民日报》的长篇通讯读了三遍,网上的新闻和专题不知浏览了多少次。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播出任长霞的事迹,就深深地感染了我,近来反反复复地看,反反复复地读,每看一次,每读一次,都会受到教育,都会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不已。尽管看了许多,读了许多,以后的电视肯定我还会看,而且还会找来更多的报纸仔仔细细地研读。  相似文献   
155.
现在读新闻,发现号称“惟一”,“第一”的新闻多了起来,而许多经不起推敲,有的根本就是假的。别的不说,就拿服刑犯人登记结婚这事,近年来一些媒体就不断冒出许多个“惟一”、“第一”来。年初,我参加一个新闻评奖,其中一篇作品说的就是某监狱一  相似文献   
156.
蒋剑翔 《新闻记者》2008,(11):85-86
1992年底,我采写了一条<零陵在深圳成立全国首家打工基金会>的新闻稿,1993年1月,新华社、<新华参考>、<中国人才报>、<中国劳动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经济晚报>、<湖南日报>等全国几十家媒体都用了,好些报纸还登在了头版头条的位置.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一个边远地区的正面新闻,为何具有这般冲击力?答案只有一个:这确实是一条新闻,一条大家都关心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7.
如果有人问我:做记者感觉如何?我会实实在在告诉他:累,不安。累,是指心累;不安,是指良心不安。近年来,这种感觉竞愈来愈强烈。我在新闻队伍,不算老兵,也不算新兵。干了十五六年,获过全省“十佳记者”,有近百件作品得奖,新闻论文两度被收入《中国新闻年鉴》,最近又获高级记者职称,按说一切都满足了,也该心安理得了。然而,愈是这样,我愈是对自己,对我们的一些媒体、一些新闻感到不安,甚至是严重的不安。  相似文献   
158.
新闻纪事     
做了十七八年新闻工作,虽不能说阅历无数,却也有许多经历,许多感慨.初春之夜,顺手拈来几则,酸甜苦辣,自在其中.  相似文献   
159.
电视消息中的兴奋点就是能够激发观众兴趣、催人振奋、令人激动、发人深思的某一画面、某一片断或某一个新闻事实.消息中兴奋点应当是信息量集中的汇聚点,情节发展的高潮点,矛盾冲突的张力点.它不仅是记者报道的重点所在,也是观众情感碰撞的交接之处.兴奋点是决定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0.
新闻工作是迷人的.当记者,有苦有乐,有惊有喜,有这样那样无数个的"第一次".而每一个人的"第一次"都会不尽相同,都会是一首歌,是一笔难得的经历和财富.和许许多多的新闻工作者一样,我从事新闻工作十七八年,也有许多的"第一次",尽管作为地市报人,这些"第一次"太平凡,但终究还是一个普通记者的跋涉踪迹和成长过程.这里,特记录几则,也许对年轻的同行有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