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信息传播   1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新锐著称的《新周刊》3月份版的头条赫然写着:古有徐霞客,今有徐博客。说的是中国“四小花旦”之一的徐静蕾在继演员、导演之后又多出一重身份——博客。而在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开列出来的名人博客的名单里。徐静蕾只不过是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吴小莉、韩寒、潘石屹,这些电视界、写作界、地产界的大腕名角,也纷纷加入到新浪博客的阵营之中,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天下名人皆博客的势头。  相似文献   
82.
蔡骐  杨静 《声屏世界》2006,3(5):23-24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电视已不再是少数富人的奢侈品,它们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对于那些在电视机前长大的儿童,电视以其压倒性的优势取代了广播、图书、小伙伴及父母,成为其首要的知识来源。但是,人们在欢欣鼓舞于电视“无私陪伴”的同时,却开始疑惑电视到底为儿童带来了什么。长期的调查显示,电视节目中存在着相当比例的暴力、色情等不适于儿童观看的内容,尤其是电视暴力,更是成了日常电视内容的主要特征。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充满暴力的电视并不仅仅在扮演一个简单的电子保姆的角色,而是一把悬在孩子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既丰富了…  相似文献   
83.
2005年末.两个大学生的名字在媒体上频频曝光,一个是“洪战辉”,另一个是“张亮亮”。洪战辉携妹求学,张亮亮虐猫泄愤,几乎在同一时间受到各媒体的聚焦。这一正一反,对两位大学生形象的典型报道,潜藏着媒体建构新时期大学生典型报道的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84.
毫无疑问,2005年是“草根之星”的光辉年代。在这一年,被视为“全民选秀运动”的《超级女声》已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观性事件。2006年,电视湘军再次出击,这次勇挑大梁的除了《超级女声》外,湖南卫视的另一档王牌栏目《谁是英雄》浮出水面,其前身正是大名鼎鼎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85.
2006年是中国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长征”也因此成为中国新闻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与之相应,各种纪念活动与策划报道也纷纷涌现,而在众多纷繁庞杂的媒体活动中,“重走长征路”的策划报道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6.
蔡骐  欧阳菁 《声屏世界》2007,(11):15-16
伴随各类电视选秀节目的轮番登场,“与偶像一起成长”的粉丝们也迅速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电视选秀节目造就了粉丝一族的集体登台。那么,电视传媒与粉丝文化的共生联盟还将带来什么?这一浪高过一浪的粉丝狂欢背后又隐匿了什么?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7.
<正>2006年台湾的“第一家庭丑闻”,令反腐话题迅速成为一股强热带风暴,席卷全台,波及大陆。这不禁让人回想起了数年前,由反腐题材电视剧所引发的“廉政风暴”。特别是2003年,十余部此类电视剧曾齐齐占据各大电视台收视榜前列,一时间,反腐既是官方的政治宣传,也成为了一种大众娱乐。  相似文献   
88.
从今年年初的“晓旭出家”,到不久前的“黛玉之死”,围绕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的报道一时间成了媒体焦点。确实。从“林妹妹”到商界名流,从看破红尘到抱病辞世,具有传奇色彩的种种消息大大刺激了受众或窥探或怀旧的欲望。然而,在这场名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博弈中.媒体究竟展现了怎样的姿态?其喧哗的表象下隐藏了什么?抑或建构了什么?这些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89.
毋庸讳言,当下的中国电视已步入了名副其实的“造星”时代。各种脱胎于“超女”的电视选秀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众造星”的强劲风暴,伴随这股风暴而来的还有声势浩大的“追星热潮”。君不见,“民星”背后形形色色的粉丝队伍,在短时间内呈几何数字蹿升,其规模和增长速度令人咂舌。  相似文献   
90.
随着互联网从虚拟空间向现实社会渗透,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趣缘文化传播也开始展现出不容小觑的社会影响力。从文化层面来看,真实虚拟的趣缘文化从身份认同、行为实践和关系互动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参与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建构;从经济层面来看,由趣缘形成的文化“圈子”作为文化产业的目标受众,其同时具备生产力、传播力和消费力,并在长尾经济和大数据经济效应中推动着文化产业模式的重构;从社会层面来看,趣缘文化传播亦是某种意义上的微观文化政治,其以文化的形式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