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1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关于生命、情感和意识到底是六年级了,怪老师开口闭口就是人生、意识、情感、价值、时代、天地,等等。  相似文献   
52.
患者陈×,女,20岁。因下腹部胀痛2个月来诊。16岁初潮,月经不规律。门诊检查:T:36.7℃,P:84次/分,BP:16/10.6kPa,心肺正常,腹部饱满,中下腹部可触及一包块,孕6个月大小,质较硬,较光滑,并有轻度压痛。二便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胸透心肺正常。妇科检查所见,子宫正常大小,偏左质侧,盆腔内可触及孕5  相似文献   
53.
1问题的提出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进而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学会合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学习是由美国生物学家,课程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首先提出来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疗仪器也随之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种仪器中的应用以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5.
裴斯泰洛齐的劳动教育思想有其独特的内涵,他强调了通过劳动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脑、心、手三个方面和谐发展。这给我国幼儿教育带来许多启示:家庭中家长应转变对家庭劳动教育的陈旧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为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幼儿园劳动教育应游戏化,在实践中进行,家园共同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6.
谢华 《小学教学研究》2009,(5):43-43,45
教学内容 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61页第一课。  相似文献   
57.
“西部计划”是人才强国的战略举措之一,为西部大开发吸纳了众多的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志愿者投身西部建设,给西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西部计划”中的就业机制的弊端问题,给“西部计划”的实施带来了众多的隐患。大学生志愿者就业问题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众多甘于奉献西部的大学生人才流失严重,也使得“西部计划”的效果大打折扣。建立“西部计划”中志愿者就业的长效机制、构建长效的职业发展通道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守林子的老爷爷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烟斗。他老是躲在小木屋里呼噜噜呼噜噜地抽啊抽啊。老奶奶受不了啦。一天,趁老爷爷睡着的时候,老奶奶把大姻斗悄悄地扔到了林子里。  相似文献   
59.
秋日的一天中午,我和朋友两家一起到山村亲戚农家小院聚聚,顺便让孩子们也休息一下。小院迎门处有几棵火红的柿子树,叶子落光了,几十个红红的、圆圆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特别诱人。我忙提醒朋友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仔细观察可爱的柿子,可是她却用手蒙住眼睛,并对我说不看,边说边跑了。  相似文献   
60.
长江中游经济带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转型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思  胡守庚  熊婷  邹谢华  朱繁 《资源科学》2018,40(11):2213-2224
在国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背景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模式设计对缓解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长江中游经济带为研究区,以325个县(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遥感和社会经济等数据,从土地利用形态(显性/隐性)转换的视角构建以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为典型地类的转型模式要素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解析新时期新目标对土地利用转型的要求,甄别不同类型土地利用转型方向,进而遵循可持续发展和主导性原则,总结归纳不同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转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经济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转型模式包括规模与产出能力适度提升型(Du+Ru+主导型)、规模控制而产出能力适度提升型(DuRu+主导型)等四种;农产品主产区转型模式包括规模和产出能力稳定型(DcRc主导型)、规模稳定而产出能力提升型(DcRc+主导型)等四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型模式包括规模增加型(Df+主导型)和规模稳定型(Df主导型)两种。模式研究有望能为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经济带各主体功能区城乡融合发展和促进各县(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