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深层次矛盾,并针对这些矛盾初步探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职业道德等突出问题,尝试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自主入学考试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一种新探索.自主招生是扩大了高校招生自主权、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由于其实施主体是大学,教育理念必然有了微妙的不同,考试性质又有某种特殊性,考试环境也更为宽松,其命题自然就有了值得玩味的一些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教师如何打破教材以单元为体系编排课文的局限,对备篇文章进行有机整合?各学科之间存在知识点的交叉,如何促进备学科间教师的合作,促进教学的轻负、高效?单元目标、学期目标与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如何对接,让教学的重点更明确,教学的方向更明晰?面对以上问题,很多教师都感觉束手无策,似乎"教教材"才应当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对于山东省诸城实验小学的教师来说,课程整合早已成为个人职业发展的基本素养。而全部的秘诀,就集中在他  相似文献   
14.
虚实结合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虚实结合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基于Multisim的虚拟实验作为课前预习阶段、实验台上操作的课堂教学阶段和手工制作趣味性的课后应用阶段构成的3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这3个阶段将易于实现和便于理解的虚拟仿真作为基础、将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课堂教学作为手段、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后制作作为目的,形成了从课外到课堂、再从课堂到课外的全新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密州路学校是一所新建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自1996年办学以来,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定以“科学启蒙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大成效.一、对“科学启蒙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突厥、回纥、吐蕃等民族悠久的历史,唐和突厥、回纥、棘羯、吐蕃、南诏的密切关系,唐对突厥、袜褐故地的管辖。(2)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历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三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科目增多了.但有很多教学内容出现重复交又现象.三者处于割裂状态.费时低效。这样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抑制了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这为我们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以上分析.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进行了“语文课程资源三级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应试教学、题海训练的模式下,通常情况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进行每一步的追究。但当一次重要考试的某个题解甚至试题本身出现疑惑或问题时;当你在推理解题中遭遇挫折时,需要一步步仔细地检验与探讨。高中教科书中设置了《简易逻辑初步》一章,本也是为了在必要时从逻辑上进行问题、题解的探讨与追究,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是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勇于创新,理念先行,实施“文化立校、科研兴校、品位强校”三大战略,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办学层次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20.
谢建伟 《考试周刊》2012,(54):75-76
元认知理论对现代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毋庸置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元认知理论与教学结合;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了解该理论、策略并依据该理论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具实际意义.因此使大学新生理解元认知理论.教会他们运用元认知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