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传统媒体的改革不断深化:转企改制身份转换、受众需求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等。面对这些“冲击”,传统媒体的新闻人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职业“恐慌”,与其说这是职业“恐慌”,不如说是职业危机或挑战。面临危机或挑战,  相似文献   
42.
女性题材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不断拓展之中.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界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女性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其中的优秀影片,不仅集中表现了"典型"的女性特质,而且有不少是以社会新语境下"强势女性"为主角的影片,表现了多姿多彩的新女性形象和新颖的主题.  相似文献   
43.
益智旋风的缘起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都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益智旋风的掀起也不例外。首先,这是电视深化改革的产物。近年来,伴随着整个新闻改革的发展,电视体制和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电视人不断地思考电视的命运,他们极力挖潜,开拓创新,精办节目,创立品牌。正因如此,“快乐”旋风和“益智”的出现并非偶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快乐”类的游戏综艺节目过多过滥,在新的背景下,一时难以出新,加上一味地强调娱乐,不断地克隆以及缺乏应有的人文品位等,目前除少数“快乐”节目依然“超级震撼”外,大多…  相似文献   
44.
过去五年多的时间,媒体遵循中央部署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融媒体布局基本完成。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新闻频频结合,为媒体创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2020年将是媒体融合进一步深化、步入深水区的一个关键节点。传播生态环境发生新的变化,多种媒体优势互补的高效传媒矩阵或将形成,媒体形态或将有更加彻底的改变。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也会得到更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支撑。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国内荧屏上又欣起了一股“益智”旋风,刮起这股旋风的有中央电视台的《幸福52》、《开心辞典》、《三星智力快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无敌智多星》,湖北经济电视台的《冲动十点》,重庆电视台的《期期开心》,上海东方台的《十万个为什么》等等。  相似文献   
46.
谭云明 《新闻界》2001,(4):53-5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和发展。然而,在电视业日渐热闹、繁荣的景象背后,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其人文品味淡化现象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这种人文品味淡化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就娱乐游艺节目来说,将电视的娱乐功能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物极必反,再加上娱乐克隆风的影响,使得当今娱乐节目板块,在热闹、轻松的表象下,缺乏应有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品味。伴随娱乐节目而来的游戏节目,有相当一部分过分追求新奇怪异,那些嘉宾们“眼戴黑镜发染黄”,“高跟怪服短打装”,这种“另类”游戏令广大非另…  相似文献   
47.
信用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各种活动都不同程度地被各种信用关系所联结,一切经济表象活动都深刻地体现着信用的内涵。虚假新闻,说到底是一种严重的媒体失信行为,因而构建媒体信用体系管理模式迫在眉睫。如何建构这种管理模式?本文提出的基本设想是:建立新闻机构及采编人员的信用制度,建立“信用等级双轨制”考核体系和严格的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4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众多的经济新闻中,可读性强、读者满意的经济新闻却不多.究其原因则是传统经济新闻写作模式在作祟.传统的经济新闻写作往往是"经济术语+数字+新闻事件",或是"生产过程+生产措施+生产效益".这样,给人一副枯燥、呆板、生硬、乏味的面孔,造成"业外人看不懂,业内人不愿看".  相似文献   
49.
博客是英文“Blog”的音译,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以网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传媒市场化语境下的中国报刊退出机制予以探讨,认为应建构一套以行政为主导与以市场为主导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报刊退出机制.在中国现有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下,要处理好报刊退出事宜,必须秉持二者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两种机制的作用.报刊退出机制的建构旨在提高我国报刊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更好地发挥报刊作为"耳目喉舌"所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