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档案教育与研究联合会是由20世纪80、90年代最早一批进入美国高校的档案学全职教师们为破解学科教育及学术研究的现实困境而合作发起的学术组织。本文通过访谈、网络调研等方法,从解读该会的兴起背景入手,详细分析其发展理念与运作模式,阐述其发展困境及趋势。  相似文献   
82.
创伤记忆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分支,其构建与转化对实现社会与创伤的和解具有关键作用。档案是建构社会记忆的重要因素,数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档案得以更高效地参与创伤记忆的构建与转化。国外档案馆、博物馆等记忆机构在创伤记忆的构建与转化两个维度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由于创伤类型、档案来源、传导机制等不同,创伤记忆的转化在实践过程中分化出国家主导下的公共公益路径、组织主导下的个体公益路径、新媒体迅速发展下的公开化路径三条路径。国外构建与转化创伤记忆的案例与路径探索为档案部门进一步探究社会构建创伤记忆的未来趋向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83.
谢鹏鑫  谭必勇 《档案管理》2023,(2):43-47+51
档案工作数字转型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档案部门融入“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数字转型”的定义尚未明确,其工作范畴仍有完善空间。为促进档案工作数字转型进一步发展,文章采取政策文本分析方法,通过以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同时参考国外档案部门数字转型相关政策,并关注国内其他部门在数字中国建设中的工作诉求,进而丰富现阶段对档案工作“数字转型”内涵的认识。经过分析,本文认为档案工作数字转型应该包括工作对象转型、工作内容转型与工作理念转型三个部分。文章将关注重点转向“数字转型”本身,对其内涵外延进行详细分析,能够为未来数字转型的推进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成为我国的重大文化战略。作为中华文化独特的海外精神标识,少林寺及其少林功夫享誉世界,但记录和承载少林功夫信仰的少林档案文献遗产在少林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价值却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这既使少林档案文献遗产“走出去”面临一定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