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083篇
科学研究   189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57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以其独特的思辨方式对《老子》中的一些语用现象给以透彻的分析和剖理,该文因循钱先生的逻辑理路来解释《老子》对于"名可名,非常名"的内涵以及在语言修辞方面所涉及到的"体涵分训,用未合训"和"一喻二柄"现象。  相似文献   
32.
语言是语言的创造和使用者在思想、态度和文化观念上的反映,与人们的社会态度密切相关。本文探讨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且简要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和英语歧视现象的现状和改革。  相似文献   
33.
小羊闯世界     
羊氏家族的孩子们长大了,都要出去闯世界。  相似文献   
34.
为拓展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笔者以团体辅导的方式对12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8周的职业生涯教育,并采用多种方法对实践结果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35.
《登山》是一篇自读课文,讲的是列宁为了看日出两次登山走险路的故事。这也是一篇存在很大争议的课文,有不少人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删掉,理由是:1.列宁作为革命领袖却如此不爱惜生命,不值得称道。2.学生年龄小,爱盲从,列宁冒险的行为容易让学生盲目模仿,出现安全隐患。我在引导学生大致学习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就将以上观点板书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认为文章该删吗?原因是什么?”这样设计有三个方面的考虑: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应有更广阔的自读空间。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其全面认识问题的意识。3.让学生在自我研…  相似文献   
36.
工作日志精选8月8日今天是开工的第二天。我的任务是帮编辑部王璐姐包书,送给高中和初中的老师同学们,美差是美差,因为终于可以摆脱那堆堆来稿了。那家伙,把手给酸的!8月10日交稿日期已是迫在眉睫,“校园五味”的稿件已基本审核完毕,可是并不满意。看来,自己也得出份力了吧。于是乎,开始尝试自己赶稿。花了好大力气,寻思天地之间,想遍苍穹大地,到最后才发现严重偏题。还算偏得不厉害,也才不过十万八千里嘛。8月11日今天上午赶稿,写了很多又给揉了,总觉得不好,气!明天小小希就要走了,很舍不得,在办公室赶稿时悄悄侧过脸去看她平静的面孔,却终…  相似文献   
37.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学生求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因此培养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的学习,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很关键。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意义]拓展并深化数字囤积的理论研究,针对人文学者的数字囤积行为进行情境化探索。[方法/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关键事件技术法和主题分析法研究人文学者的数字囤积行为。首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采集19名人文学者数字囤积的关键事件,然后对访谈语料进行开放式编码,最终析出数字囤积相关的三大模块和7项子主题。[结果/结论]多维度揭示人文学者在学术信息实践中的数字囤积行为,包括对人文学者数字囤积行为的概念化解析、行为模式的动态演化及囤积者类型的识别、数字囤积的情境因素挖掘,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要素和多情境方向发展的数字囤积行为形成机理模型。最后,从认知科学、行为科学和设计科学的理论视角以及量化自我的实践视角出发,为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人文学者在数字化学术环境下的学术信息管理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0.
博士的学问     
静子 《成才之路》2011,(13):38-38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