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环境信息是一种公共信息,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生命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本文以“PM2.5事件”报道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方法,试图从议程设置、公共空间、形成舆论的动态机制中观察公众、媒体、政府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媒体的报道框架,并进一步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生存奔忙的异乡人——论上海媒体报道中的农民工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城打工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最重要方式。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具有庞大的农民工群体。2005年底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外省市在沪就业人数已达400万左右,其中农民工约占85%。在这样的形势下,关注农民工的生活状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就成为建设和谐城市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3.
赵士林 《新闻界》2004,(4):58-59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进入了新一轮的危机高发期。危饥报道是现代社会中国媒体的一个重要课题,2003年发生的SARS危饥使中国媒体危机报道的许多传统观念受到挑战,正确认识媒体危机报道的功能是中国媒体危机报道改革进一步深化首先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切现存的事物,或者走向未来,或者灭亡。就人类社会生活来说,能够乘风破浪永远奔向未来的,只是那些永远具有社会必然性的事物。艺术,就是这样的社会事物之一。人类永远要追求美,永远要抒发情感,因此,也永远需要艺术,艺术之花在未  相似文献   
15.
一、审美教育的一般性质和作用审美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这种教育主要通过引导人们从事美的创造和欣赏,陶冶思想情感、净化审美趣味、丰富精神生活、增强辨别美丑的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的审美理想,在思想品德情操体魄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审美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互为条件、密切配合,同时是德育、智育、体育的丰富化和生  相似文献   
16.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最有力、最精彩的高度概括,也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最直接的通道.“形象对当代人的包围是双重的:一方面是物化形象对他进行的现实存在的包围,另一方面是形象作为情感符号对他进行内在情感的包围.[1]”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有关“城市形象”的研究主要从“形象建构”的角度出发,从设计理念、宣传策略、城市建设、城市品牌及标志等角度探讨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路径.[2]但是,城市形象最终的体现还在于受众的评价.研究上海的城市形象,一个很好的路径是调查作为文化的“他者”的外国留学生的上海印象,并探究印象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