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赵德铭 《今传媒》2005,(6):60-60
我每年花在订报纸上的钱有1000多元,再加上社会各界赠送我的报纸,大概有价值3000元的报纸,通过“有报天天读”,我深深感受到了东西部报纸的差异。东部报纸“保守”,西部报纸“开放”。按说,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但我在深圳小儿子家小住时,见深圳各报纸所刊登的社会新闻,都是具有新闻五大要素的,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不像我们西部有些报纸,一味在进行猎奇,只要能引起社会“轰动效应”,什么缺胳膊少腿、甚至假新闻,都敢刊登。等“轰动效应”过后,再在报纸刊登声明,进行纠正。正像一位权威人士所言:“大报大假,小报小假”。东部报纸品种…  相似文献   
32.
赵德铭 《今传媒》2007,(5):25-25
就央视"3·15"晚会曝光的"藏秘排油"减肥广告涉嫌虚假宣传一事,国家药监局市场监督司有关负责人事后表示,媒体刊发和播出的"藏秘排油"减肥茶广告,不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的版本,而是擅自篡改后的版本.  相似文献   
33.
公脸     
前些年 ,我在工厂一个车间任党支部书记 ,车间几位领导经过分工 ,决定由主任和两个副主任和管车间的生产工作 ,剩下的打狗支桌子、吆鸡关后门等等杂九杂八的事儿 ,全由我包揽。没有过多久 ,工厂决定让我们个车间与美国一家企业合资生产一种新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筹备之后 ,来了几位“老外” ,要在我们车间工作一段时间。工石为了搞好这次接待工作 ,还专门从外边请来了一位英语女翻译 ,但这位女翻译只是“动口不动手。”于是 ,工厂又让我在车间找一位相貌端庄、办干练、公关能力较强的女工来做这几位“老外”的日常事务接待工作。我经过反…  相似文献   
34.
作为通讯员,外出采访是件苦差事,在发现新闻线索后,必须先列出采访提纲,将尽可能涉及到的人和事,想得周全一些,以免在采访中遗漏。但有时你折腾了大半天,却与采访计划大相径庭。因此.我在采访中,一般都采用“过河脱鞋,上山打柴,哪里黑了哪里歇”的办法,从不让采访前所设计的采访框框将自己“框”住。有次在西安市灞桥区委宣传部开通讯会议,区教委一位老师告诉我了一件新鲜事儿,说他们区洪庆镇岳家沟村,过去那儿的姑娘纷纷往山下嫁,山上的小伙子只好又从蓝田及商洛山区找媳妇,而如今洪庆山下平原上的姑娘,却纷纷到山上找婆…  相似文献   
35.
赵德铭 《今传媒》2010,(4):70-71
西安市郊县有一中学,不时地巧立名目,向学生乱收费,一个学期下来,仅这些乱收费,每个学生得缴2000多元钱。而更为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每次乱收费之后,学校都让  相似文献   
36.
有些文友问我,你在那么偏僻的工厂里生活,为什么一年能写那么多稿子 ?每当此时,我总是对他们说,多学几手,熟悉新闻各类体裁,啥稿子都能写、出稿率自然也就高了。   我们工厂,位于西安市东部灞桥区与临潼区接壤的洪庆镇、离市内 50多华里,地域偏僻,非常闭塞,加之工厂长期没有效益,目前已陷入绝境。在这种情况下,仅限于写新闻稿,恐怕一年也上不了几篇稿子。于是我将写稿定位在多学几手,遇到什么稿子都能写的“一专多能”基础上,就犹如乡村卫生院里的医生虽技艺不高,但无论是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的病人,都能加以应付…  相似文献   
37.
38.
自1978年我从部队转业到我现在所在的西安朝阳仪器厂之后,先后当过保卫科消防干事、纪委办公室主任、车间党支部书记、宣传部长等职务。因此,尽管现在我已下岗退养,有些过去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仍尊我为赵主任、赵书记、赵部长等,真乃一日为官,职位称呼却受用终生。但我最喜欢听的还是大家称呼我为赵师傅,因为一声赵师傅,便使我与职工之间的距离倾刻拉近了,彼此之间便没了隔阂,即可敞开心扉地进行平等交谈,从而使我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记得在抢购风那会儿,有位女工对我说,她那位丈夫真是个粗心鬼,抢购了一个铁锅,拿回来…  相似文献   
39.
1994年10月5日,我在陕西日报《学习版》发表了一篇题为《行政“三陪”也堪忧》的评论稿。但没想到这篇稿子,不仅荣获94年度“陕西新闻奖”新闻言论一等奖、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优秀短论二等奖、全国党报新闻奖三等奖,而且还被中宣部新闻局办的供领导同志参阅的《新闻舆论动向》摘要转载。这篇千把字的小稿子,为什么能获如此殊荣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此稿抓住了当前在各级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下级对前来检查工作的上级陪会、陪吃、陪玩这个焦点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其一,我为什么会想起写这篇稿子。这是由于在《机电日报》和《半月谈》杂志上看到的两则消息触动了我。一则是安徽省人大代表、朱庄矿矿长苏德鑫,成年累月不断有人前往他们单位检查参观,他既要接待、汇报,又得陪吃陪喝,有时一天就有七八次,这使他见酒就发抖。万般无奈,只好在酒杯上做文章,出钱请人将酒杯钻了一个小洞。一则是安徽某乡政府为了从应酬  相似文献   
40.
在我一年的百多篇稿子中,大部分都是写家庭生活小事的.有些文友问我,如何才能写好这方面的稿子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第一,要多写“枣核”社会中“两头尖”人和事。我以为,家庭生活小事,也属于社会新闻范畴。要写好这类稿件,就必须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来个“包打听”。特别是那些所谓“新闻人物”,更应加意留神。我身在基层,对于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下层人们的“内幕”,确是知道不少,据此我写了不少关于平民百姓中喜怒哀乐方面的稿子。如去年冬天,我听到一位母亲虐待她亲生女儿的事后,即怀着伤感的心情写了一篇题为《妈妈,女儿在呼唤你的爱》的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