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纯度的真实赵维新闻要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我们有很多新闻报道确确实实是“新近发生”的,不仅“五个W”一个不少,而且有的电视画面就在你眼皮底下,让你“眼见为实”,你无法否认它的真实,却又让你觉得别扭,觉得假,觉得是在参观“人造景观”。但又确确实实...  相似文献   
32.
采访周晓瑾,一直找不到这个大忙人.深夜,等了几天的那个电话终于来了.“你是谁?谁传呼周晓瑾?”还是电视上的那个熟悉的女中音,却透着几分疲惫和不安.  相似文献   
33.
晚报应具有信息的多样性,文化的高品位赵维晚报的读者自愿、自费订阅的特征,要求它应具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的功能。那么读者对晚报的功能有什么要求呢?从大的方面来说,这种需求有两个:一个是通过读报了解和自己有关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外部世界的信息;另一个是满...  相似文献   
34.
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个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国王带来好消息的人都能得到提升,凡是带坏消息给君王的都得送去喂老虎。这样古怪的风俗我们没有,这样古怪的事情却不能说我们没有发生过,如文革期间只许媒体刊登“莺歌燕舞”的报道就多少有点这种味道。“花剌子模”很有传播学意义。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专制条件下的信息选择、传递模式的个案。这个极端化个案告诉我们,信息的选择一旦从喜好(在花剌子模是君王的个人喜好)出发,问题就大了,会大到无比荒唐的地步。现如今,花剌子模的古怪风俗没了,但它信息选择的传递理念在有些时候、有些场合还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35.
嗜腐如鲜     
据说,一直有人致力于“三寸金莲”的收藏;也是据说,收藏此物最多的地方是伦敦大英博物馆。人们天足久了,再看那形似春笋的物件便不免有些惊奇,有学术眼光的,可以从中看到文化;有商业意识的,可以从中发现商机;有情趣又有闲的,可以从中发现好玩…… 有新闻敏感的自然也该有所表现。南方某地至今还存在一个小脚老太太群体,于是,在相隔不久的时间里,我们便从不止一个电视频道上看到了两部专题片。第一部片子的手法是模仿“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绝对的纪实风格。镜头偃仰旋俯,个个到位;记者推拉跟进,不辞辛苦。观众得以一睹小脚之风采,如在鼻前。谁说妇女缠足是摧残,是戕害?片子里的小脚们,都是头上顶,肩上担,虽不再是身轻如燕,迅疾似猿,但一想人家那个年龄,不由不赞小脚神功是何等了得。 第二部片子的名字仿佛是《小脚迪斯科》,说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存在军民融合度低、创新能力不足和企业集群数量多但不强等问题。所以应通过降低技术势差、扩大溢出渠道;加强企业集聚和区域协作;攻克核心技术,提高附加值;培养高端人才和研究人员等措施,从宏观政策层面、企业集群、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陕西省军民融合装备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37.
综述了甲烷在国内外催化氧化的最新进展.主要介绍了甲烷在氧化成醇、醛、酸的反应中所使用的载体、助剂、活性组分,阐述了甲烷在Mo/HZSM-5、有金属负载的Mo/HZSM-5催化剂的芳构化及其机理,以及在不同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作用下甲烷的氧化及非氧芳构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8.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出台了众多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政策,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逐渐由大众化扩大规模向拔尖型、创新型模式发展。目前,基础研究和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战略性科学家和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缺乏,因此,高等教育面临必要的改革,本文从分析现状、直面机遇和挑战,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找到培养拔尖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9.
据说,下意识流露出的行为更能反映人的真实心理,因为它是从人们有意识地掩饰之中逃脱的“漏网之鱼”。如果这种说法真的可靠的话,从一些报纸版面上拾取一些编辑的“下意识流露”,倒是很有意思的,它们隐晦但却真实地揭示了一些编辑同志在新闻选择加工时的主观情趣。 扬子晚报1994年10月24日刊登了一条《玉环县发生罕见交通事故 一支毛竹穿透两人身体》的报道。介绍了发生在浙江省玉环县的交通事故:两个人同乘一辆摩托,撞在一辆载着毛竹的平板车上,一根毛竹从两人腹部穿过,一人抢救无效死亡,一人重伤。读  相似文献   
40.
有一个感觉,仿佛现在搞新闻的都越来越不在意事实了。比如关于华东师大著名教授王晓明被上海大学招聘的消息不少报纸都做过报道,香港一家报纸,说,《王晓明被百万收购/批评家摇篮华师大发生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