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应对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16名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的分析,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对应对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社会支持水平会增加积极应对策略的使用;(2)人格特征对个体应对策略使用的影响力大于社会支持;(3)最容易受人格特征因素影响的应对策略是解决问题;(4)高行事风格人格特征会增加消极应对策略的使用,减少解决问题这种积极应对策略的使用;(5)高情绪性人格特征会增加消极应对策略的使用,同时也会增加求助应对策略的使用;(6)高外向性人格特征会增加积极应对策略的使用,减少消极应对策略的使用,这种人格特征相对于其他人格特征来说对个体应对策略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哲学知识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方面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另一方面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哲学与政治学的关系也不例外 ,在此 ,笔者试把教材的哲学知识与政治知识的主要结合点归纳如下 :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与政治知识的结合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而且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  相似文献   
13.
“合作与分享式”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等学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出发,在高校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探索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合作与分享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我概念,推动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为社会所需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网络教育”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辨析国外常见的与“网络教育”相关的术语和定义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网络教育的发展实际 ,作者就当前大家所关注的“网络教育”的概念提出自己的认识 :网络教育是一种师生借助网络环境 ,利用面授教育与非面授的形式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行政执法责任制把档案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同档案工作的实践相结合,把档案具体工作任务和目标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推进依法行政比较成功的做法,是落实档案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通过把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纳入重要日程,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坚持标准,分类指导,能够有力地促进档案部门切实履行法定职责。  相似文献   
17.
档案统计既是档案工作中一项独立的工作环节,同时也是保证档案工作质量、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整个档案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人事档案统计工作一直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而成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县级档案馆是县域档案信息资源的保管基地,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是新时期县级档案馆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理念,并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视角和新热点。实践证明,要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的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师资队伍建设是基本保障。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理念、培训内容认定、培训形式更新、培训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讨论,以建立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创新教育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达到教学最优化,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本研究通过对411名不同专业的同学的学习类型所进行的因素分析与聚类分析,较深入地揭示了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七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