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古诗赋中的"捣练""捣衣",是指帛用草木灰浆浸泡后再用木杵捶捣的练帛工序,目的是为生练脱胶,以制成熟练。古诗赋中的"浣纱",是指练帛之后的水洗工序,目的是祛除帛中残存的草木灰浆,使帛清洗干净。水洗工序是在江河溪边完成。古诗及文献所述江河溪边的天然浣纱石、捣衣砧,各地有之。隋唐扬州一年蚕四五熟,妇女勤于纺绩,夜浣纱而旦成布;南朝初盛唐诗多写出春江月夜浣女浣纱;因此,初唐扬州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捣衣砧上拂还来",是写春江月夜浣纱之情景。盛唐张子容《春江花月夜》"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亦是有力证明。"捣衣砧上拂还来",描写思妇春江月下浣纱时,情不自禁地拂去漫上捣衣砧的水月,可是水月又漫上了捣衣砧。象外之意,是见月相思、见月伤心。  相似文献   
32.
2008年9月17日,由威海市档案馆、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美国卡拉玛祖学院、比利时鲁汶大学联合举办的“一战华工国际学术会议”在威海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加拿大和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的华工后裔和滞留法国的华工后裔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3.
韩偓字致尧,小字冬郎(《唐诗纪事》卷65),自号玉山樵人(《香奁集》自序)。《四库全书总目》151《韩内翰别集》:“《唐书》本传谓偓字致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字致尧,胡仔《渔隐丛话》谓字致元,毛晋作是集跋,以为未知孰是。案刘向《列仙传》称:偓佺,尧时仙人,尧从而问道。则偓字致尧,于义为合。致光、致元,皆以字形相近误也。”今从之。岑仲勉《补唐代翰林学士两记》上《补僖昭哀三朝翰林  相似文献   
34.
35.
早在韩愈之前,杜甫就已弧明先发,以诗歌文化的形式,首唱尊王攘夷、复兴儒学,杜甫和杜诗才是唐代儒学复兴运动的真正先行者和先声;杜甫的尊王是以坚持政治斗争,要求政治有道为原则,以儒家民本、君权有限合法性思想为本质的;杜甫晚年达到首唱复兴儒学的思想高度,不仅是其长期忧患意识所激发的对社会现实的必然回应,也是其平生极为深厚的儒家思想修养及躬体力行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6.
本文根据翔实的 ,包括较多未曾为人使用过的文献材料 ,对陶渊明《述酒》诗若干关键性的疑难诗句作出释证。结论 :一、《述酒》表彰东晋历史功绩 ,批判刘裕代晋册文贬低东晋历史 ;揭露刘裕杀害恭帝的真相及其制造恭帝善终的骗局 ;表示自己是晋之遗民 ,绝不奉刘宋正朔 ;并判断刘宋政权将寿命短暂 ,是渊明在晋宋之际政治态度的鲜明体现。二、渊明《述酒》《夷齐》诗 ,表明其隐居前后两期具有不同意义 ,在晋朝的隐居只是不愿心为形役 ,入宋后的隐居则是不奉刘宋正朔。  相似文献   
37.
柳宗元散文的艺术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宗元散文最具原创性的艺术成就。第一,是在传记散文方面,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从而突破了我国正史传记和非正史传记不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的旧传统。第二,是在山水散文方面,创造天人合一的意境,从而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自然美与天人合一哲学相融合的山水散文意境的新局面。柳文两大艺术创获的思想根源,是柳宗元由于对人和自然的深刻体认,而突破了自己早期性恶论和天人二分论的思想束缚,而转变到以信任人性和契合自然为特征的性善论、天人合一论的思想系统。柳宗元传记散文和山水散文的全幅艺术成就,与韩愈的抒情性议论散文及传记散文,代表着中唐古文运动的最高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8.
初唐诗:唐诗精神的跃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唐诗中跃动的新精神,是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富于同情心、正义心的人性人道精神和热爱自然、以自然为美的艺术精神。这是形成富有风骨、美感和人性的唐诗风貌的源泉,是唐诗发展的命脉。  相似文献   
39.
国学研究的态度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研究的态度与意义邓小军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同情态度与客观研究可以相辅相成今日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前提之一,似仍为研究者对中国历史文化持何种态度。现代学术史的经验表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同情态度与客观研究可以相辅相成。相反,貌似客观实则怀疑否定的态度终...  相似文献   
40.
一篇文章,把我们吸引到了湖南省常德市。当编辑《淡谈平凡与不平凡》(见本刊今年第6期)这篇文章时,得知这实际上是中共常德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明在今年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同于一般领导讲话,文章中的道理、感悟与追求,朴实而又深刻。后来还得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