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步入网络环境与图书采访工作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叶,社会正在或即将步入网络环境。图书馆采访工作将相应发生变化。结合工作实践,对院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的策略调整试做探析。  相似文献   
72.
将20世纪中国美学作为具有普遍联系的整体进行全程贯通的历史研究,这个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20多年来,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应客观完整地展现百年美学的历史图景和理论格局,深入探索和揭示中国美学从古代转向现代的发展规律,纠正当前普遍存在的将现代性等同于纯审美的理论偏差,为理解当代美学和艺术的现状及未来走向提供全面真实的历史参照,为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繁荣提供来自历史主脉和生活深处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7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滇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资源、市场、和产品进行调查研究,旨对边远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调查发现,参与滇西少数民族传统旅游的客源存在年龄差异,游客更喜欢参与型与休闲娱乐型的旅游产品。建议加强与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找寻开发托破口,整合旅游资源,克服产品老化单一等。  相似文献   
74.
当前高等学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资金投入不均衡;(2)银行积极性不高;(3)学生诚信守约意识比较淡薄;(4)学校和银行协作不够。进一步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应采取的措施:(1)大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自觉性;(2)进一步调动银行的积极性;(3)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4)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75.
<英语课程标准>及<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讨论式教学有厚实的理论根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论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6.
郭店楚简与《乐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记》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其何时成书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近年湖北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楚简,为确定《乐记》的成书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保存完好的《缁衣》证实了沈约所说"《乐记》取《公孙尼子》"的可靠性,而《性自命出》对人性和音乐的论述也表明《乐记》的成书时间不晚于战国中期。因此,应当是荀子的《乐论》继承了《乐记》,而不是相反。在郭店楚简与《乐记》互证关系的基础上,对中国美学偏重情志教化的人性论根源进行探究,并在中国古代美学的整体结构中,对"乐教"之美作出新的阐述。《乐记》形成年代的确定和提前,对于加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对于更新古代美学传统并推进现代美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审美弥合与审美扩张这两个概念,是与古代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规定──审美残缺和审美封闭相对应的。审美残缺导致古代审美活动急近的功利性;审美封闭则表现为高远空灵的状态。古代美就是在这两种机制的调控下形成的。而审美弥合是指现代审美意识对古代审美残缺的克服,它有能力使善和真在审美特性的阈限内转化为美;审美扩张则是对古代审美封闭的突破,它推动审美活动向人的内外两个世界扩展,表现为审美限定下的两极扩张。在这种机制作用下,美的生成展现出与古代不同的历史特色。  相似文献   
78.
自然审美     
美的形态是在审美关系中形成的。从宏观上看,审美关系的建构经历了古代和现代两大历史阶段。古代审美关系的重心着落在客体,进入现代后则向主体推移,这个重大的变化导致了古代美的消亡和现代美的生成。现代审美活动所面临的美,是正在生成的美;现代人所欣赏的自然美,也不同于古代人所欣赏的自然美。在这个有着巨大历史差异的审美活动中,现代人的情感体验、理想追求和人生境界得到了充分的抒发、寄托和展现。在这里,是否自觉地意识到美的形态的历史转换具有关键的意义,否则,自然审美将会笼罩在浓重的古典主义阴霾中。  相似文献   
79.
中国当代美学课题的提出,应以中国美学的历史发展为依据,特别应以密切关系着当代现实人生的20世纪美学的运行为依据。就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而论,要真正理解它所呈现的复杂现象,则必须进入动态的历史研究。在方法论上,遵循辩证逻辑的要求,强调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中国现代美学的逻辑起点、两极对立的基本格局、古代审美理想的制动作用、诗化美学传统的历史更新、开辟认知再现的新领域、美学历史凝结为逻辑范畴等问题。在对以上研究课题总体把握,即从历史上升到理论的基础上,还要从相反的思路,亦即从理论照应历史的思路出发,提出当代美学建构的种种设想,诸如“人性结构双重涵义”理论、古代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规定、古代审美方式的特性、“人性结构主体化”理论、人性结构主体化进程的分裂、恶扩张与丑增加、美的历史形态转换、现象化再现与抽象化表现、“审美错位”理论,等等。要强调通过概念、范畴的逻辑推演,将中国美学的历史蕴含以理论的方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80.
邹华 《档案与建设》2021,(1):54-56,48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档案工作加快改革创新,提升档案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档案强省建设,是新时代江苏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