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语言模糊与模糊语言郝全梅语言模糊和模糊语言,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二者都有不分明、不清楚的性质,但在公文的语言运用中,作用和效果却完全不同。语言模糊是指语言没有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所表达的中,C含义是舍糊不清、模棱两可,或造成误解、歧义。所谓模糊...  相似文献   
12.
公文写作对语言有独到的要求。公文写作离不开必要的语言知识。本文从正确把握语言的“精确”和“模糊”、有效避免语言歧义、重视词语的锤炼以及有效控制语言的简洁性等四个方面强调了注重学习语言知识是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公文语言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文是一种用途广泛、经常使用的文书 ,又是一种在国际、国内活动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的实用文体。本文对当前公文语言运用中的种种误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剖析 ,对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烽是一名群众作家 ,他十分重视群众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他说 :“群众语言中的形容和比喻 ,是祖祖辈辈的集体创造 ,是千锤百炼的结晶 ,不是一个人能够编造出来的 ,可以说是群众的语言文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就是放下架子 ,深入群众 ,从思想感情上和群众打成一片 ,虚心向群众学习。”(《漫谈群众学习群众语言》)马烽的创作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他驾轻就熟、匠心独运地把这些带着泥土芳香的俗语俚谚熔铸到他的作品中去 ,使作品写得有滋有味 ,真切动人。马烽作品中俗语的妙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俗…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内容广泛,往往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防、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因而既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又不能忽视保密问题。但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我们编辑记者对真实内容处理不当而出现失、泄密的情况。1.报道内容真实,但内容叙述过详,造成泄密...  相似文献   
16.
所谓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活动的集体。其所属成员相互依赖共同协作并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努力奋斗。那么,作为办公室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群体效应,重要一条就是看办公室人员的群体素质了,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可见,加强和提高当代办公室人员的群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要提高当代办公室人员的群体素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二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供山东、山西等6省考生使用的一份全国高考语文卷试题严格以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稳中有变,展示了命题改革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选材注意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环境的守望者,就应对现实进行全面客观的报道,而负面新闻信息作为新闻信息的"半壁江山"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新闻媒体的报道对象.当前,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在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下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将有助于媒体在负面新闻信息报道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