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现在,报纸新闻出现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方面,不少新闻的采写摆脱了依从文件、简报的臼窠,深度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表面性平面化的新闻依然很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没有过好采访这一关,特别是没有解决怎样提问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怎样提问才能问得深、挖得透、写得实。这里面首先有一个如何创造一种和谐的交谈环境,使采访对象谈出记者所需要的东西来的问题。 笔者进入新闻界20年,在提问中既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加上学习前人的经验,获得不少感悟,写在下面愿与同仁共同探讨。 要选好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刚建曾撰文《记者的尴尬》(载1993年3月21日新闻出版报),用轻松、调侃的笔调,勾勒了记者群的“世象百态”。当跨上“二轮车”穿行于工厂、农村、学校时,当拿起笔来顺着格子爬行时,我倒没有“新闻没了轰动效应”、“当不成名记者”,抑或“常吃闭门羹”、“一不小心当被告”的尴尬,而有的是与稿俱来的惆怅与心虚,生怕稿子遇上以自己的好恶随意改写稿件的编辑。 当编辑不易,当个好编辑更难。别说新闻的选择、稿件的配置、标题的制作、版面的设计,单就稿件的修改,就大有学问。 编辑对稿件的修改,大凡三种方式:一是编辑不只面对稿子,而是直接深入到稿件所反映的客观实际中调查研究,并和作者一起修改原稿;二是编辑对原稿提出修改建议,由作者斟酌后自己动手修改;三是编辑直接动手修改。相比较而言,第三种修改方式来得迅速,符合报纸报道及时的要求,因而经常使用。但如不注意,容易发生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们搞新闻的人常有这样的经历:从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风尘仆仆地采访归来,带回了那么多的第一手材料,却在铺开稿纸,拿起钢笔的时候,不知如何下笔。何以造成“导语难产”呢?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还没有理出头绪,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部分尚未上升到“浪尖”。二是现场发生的新闻还未与其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其新闻价值尚未凸现出来——因为从新闻价值的角度看,尽管一篇新闻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新闻事件,但恰当地联系新闻背景材料,也是提高新闻价值的一个方面,有时还起重要作用。因此,把新闻主要事实同其新闻背景…  相似文献   
14.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新闻作品如何反映,却不尽相同。这其中,不仅有以怎样的立场去观察、透析战争的问题,而且涉及以怎样的立意去掘取素材的问题。《萨拉热窝动物园最后一头棕熊死了》做到了这两者的有机统一,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篇新闻报道能够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即可以缩短新闻事实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高新闻价值。《委内瑞拉向可怕的白足蚊宣战》,就是这样一个范例。这篇由法新社1990年1月13日发自加勒加斯的电稿,一开始就向读者提了一个很吸引人的问题——作为一国政府为何向白足蚊这种昆虫宣战呢?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大者如海湾战争、丽江地震等毕竟是少数,而又是普通记者和广大通讯员无线接触到的。相反,一些看似小事的新闻,却层出不穷地在我们周围发生着,只不过有些事情的发展变化不太明显,甚至不经点明连身临其境的人都不易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不在能否碰到,而在能否发现。下面笔者就十数年的采访所得,谈谈发现的方法和途径。1、转换视角,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发现由于作者长期生活在一种氛围中,习惯从某种视角去观察事物,所以看到的景观往往没有什么变化,也就难以发现新闻,著变换一个观察的角度,就可…  相似文献   
17.
编采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办报水平的高低。而在整体素质中,新闻敏感占突出地位。与记者的新闻敏感相比,编辑的新闻敏感对报纸的作用更为重要和直接。 所谓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这种敏感使新闻工作者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中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和发掘新闻素材,它是在长期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闻作品风格,是报纸所必需的,记者所追求的,读者所欢迎的。新闻作品风格是报纸竞争的实实在在的手段之~,是记者自己所以立于记者之林的标志之~.是记者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我”区别于“你”的显著特点。我们不妨看看毛泽东、范敬宜等人的消息。毛泽东是大家公认的新闻写作大家,他写的消息尤其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典范。从《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到《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再到《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无不以表现重大事件为中心,语言无不简洁明快,内容无不博大精深。《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延安《解…  相似文献   
19.
新闻贵导语。写好导语难。不仅初学新闻写作的人拿起笔来首先就有此感觉、即使具有一定经验的记者,也常常被“导语难为”所困扰。 导语写作究竟难在哪里呢?在10多年的新闻写作实践中,我体会有三: 首先难在事实选择上。你从事件现场、当事人、旁观者或其他知情人那里,获得了关于此新闻事件历史的、现实的、内部的、外部的、本质的、现象的一大堆素材,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古脑地都装进导语里,最多只能选其最有价值的一二。选择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内容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导语从选择事实上为全篇定下了基调,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主体的展开。  相似文献   
20.
从会议中发掘有价值的新闻,是记者采访的基本功之一。十多年的新闻实践告诉我: 从会议中发掘新闻,首先要总揽全局。就是站在全省、全国的高度,分析会议及其材料,看能否从中找到对全省、全国有指导意义的新闻事实。1990年前三季度,阳泉市市属企业欠产较多,效益不佳。为此,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但6个欠产局中只有一个局及时传达了会议精神。我发现了这种情况,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