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当代名刊工程建设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名刊工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名刊、名栏、名作和名家四个方面,其中创造学术名刊是名刊工程建设的重点,在名刊工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上。学术名刊的性质是指具有学术品位高雅、品质精良、卓尔不凡的整体性优势,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和处于顶尖型和品牌型期刊,尤其具有“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双重内涵的精品刊物。名刊工程作为创造学术期刊品牌新的实践,是一种蕴含科学性与创造性的学术期刊崭新发展观,对于推动中国学术期刊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名刊工程体系具有整体性、综合性与系统性的特点,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其中的整体与局部、点与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凝练出名刊工程旺盛的“精、气、神”,并在此基础上合力共振地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创新和学术期刊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编辑传播历史上,富有建树和创新精神的编辑家以自己的丰厚编辑学识和理论思想,编辑创构了一部部彪炳千秋、兼出独见,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编辑名作和名著,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产品都闪烁着历史的、理论的光芒,为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本文对隋唐之前(前841~589年)的编辑传播著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专制时代,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教育事业,注意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我国古代教育制度到明朝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更加详备、完善和成熟,并成为中国封建教育发展的最高峰,它对朱明政权的巩固和后世的教育制度,产生了极为强烈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吕坤是明朝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吕坤的研究逐步升温和深入。除了不少论文和著作的个别内容涉及吕坤的思想外,1995年以来共有25篇以研究吕坤为主题的论文在学术期刊发表,硕士毕业论文1篇,著作有两部。在传播媒介上,伴随着新兴的网络媒体的介入,呈现出期刊、图书、网络三种传播媒体共同促进对吕坤的思想深入探讨和广泛传播的发展态势。其研究内容涉及吕坤的经济、政治、哲学、实政、文学和音韵学等各方面的思想,其研究成果反映了对于吕坤思想的学术探讨逐步加深和研究范围更加扩大,学术研究的视角更加宽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策划编辑作为一支新兴的、特殊的编辑群体,是在我国出版人力资源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的过程中产生的。而策划编辑制则是与这个出版新阶层的编辑实践活动相配套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出版生产关系,是出版生产力在新的运行层面得以长足发展的一种实现形...  相似文献   
16.
加快建立策划编辑成长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际出版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高素质、高能力编辑人才的竞争,是出版智慧、出版谋略的竞争。当代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出版人力资源的质量、存量和使用效率密切相关。策划编辑作为我国出版人力资源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全新的编辑群体,在出版实践活动中肩负着图书新品种的高品位、高质量的设计、建构和图书效益的增值等重太使命.履行着出版选题策划的宏观上开发、运筹.微观上图书生产的创新、督导等重要职能。策划编辑的出版实践证明,它不仅开拓了新的出版市场,扩大了出版活动的空间,而且还拓展了编辑的角色意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版舞台上的“配角”而转换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版舞台上的“主角”,对于推动我国出版业向优质高效阶段转移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编辑出版作为一种较特殊的社会精神文化活动和社会教育活动,它以纸张书刊和电子书刊为载体,及时地传播着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从而满足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要,并在这个过程中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健康的文化消费机制,导引和规范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使之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心理,从而达到编辑出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优秀的出版物鼓舞人、教育人的编辑目的。文化性和教育性是编辑出版活动的两大固有特性,前者旨在通过编辑出版来建构与一定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文化结构,后者则借助编辑出版的传播作用来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