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说文解字》是以一串同心圆来组织和结构其编写体例的。这种编纂法也反映了许慎的哲学思想。许慎采用了以小篆为代表的古文字作为研究素材,但在思想方法上却与汉代流行的今文经学学派毫无二致。本文分析了许慎的语言哲学,为重新认识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价值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民俗是人类活动的活着的考古资料。从民俗角度观察文字的起源, 是文字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先民的原始记事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物件记事、符号记事和图画记事。本文以民俗的角度, 从这三个方面考察文字产生的契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方俗语,一般上不了高文典章,因为它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为“方”,即方言,有着地域的限制,流传就不如“官话”或普通话那样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长城内外四海之内;二为“俗”,即俗语,往往居于下流,停在口头,很少施诸笔端,即使有成文的,亦往往字形各异,于是字有别解,义有转移,遂使学子失其语源。当然,也因着方俗语的这两个特征,我们可以从中考见地域  相似文献   
14.
在古汉语教学中,有时为了讲授的方便,并不十分强调“字”和“词”的区别。这是由于古汉语单音词较多,而汉字是一种表意的音节文字这两个原因决定的。但是,不强调“字”“词”的区分,也会带来一定的麻烦。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就在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