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70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陈凡 《动漫界》2022,(16):80-81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合作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对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这里所说的特殊儿童主要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言语等方面与普通幼儿存在差异的儿童.  相似文献   
52.
陈凡 《教师》2022,(6):27-29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文章作者尝试开展"写作本位"视域下的小说类群文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从小说群文阅读中学习立意构思、写作技巧等,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从而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文章重点从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的定义、优势、课型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3.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引导确定科学的育人目标,通过评价认识学生的成长、赋能学生的成才,产生积极的育人成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任务。美国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成果导向评价运动将评价嵌入到育人体系,有效发挥了评价对育人的引导、改进和提升作用。要实现评价赋能育人,核心育人目标和评价指标的一致性是前提条件,多种方式的评价活动覆盖育人全过程是根本方法,依托专门组织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构建多主体在评价过程中的集体协商和协同合作机制是组织保障,而评价结果指向育人要素改进是关键核心。  相似文献   
54.
抓鱼手套     
鱼身体表面一般都分泌有粘液,徒手抓鱼时常常会因为太滑而抓不住。现在市场上有一种防滑手套,在手指和手掌的着力点都特意做了一些突起,以增大摩擦力,但实际上效果却不理想。原因是突起太大太平滑,并不能增加多少摩擦力。  相似文献   
55.
56.
表现性评价是针对国外教师入职评价的重要方式,它与我国现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试的关注点、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呈现方式三方面都存有不同。  相似文献   
57.
本文首先对技术开发及其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广义的技术开发是指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即它可分为基础性开发、应用性开发和发展性开发三种形式;狭义的技术开发则是指技术创新。此外,本文还从一体化、国际化、连续性与阶段性、开发经费和时间的差异性、以及风险性等方面阐述了技术开发的战略特点。最后,本文从技术发生源和吸收源的角度探讨了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论科技法产生和发展的两大文化基石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杨丽娟  陈凡 《科学学研究》2004,22(4):362-365
本文论述了科技立法得以产生、发展和完善的两大文化基石———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正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文化的渊源、冲突、融合及演化,构成了科技法产生、发展的文化条件,这是许多学者很少或根本没有关注的。作为回应,科技法从它产生之初,就承担起承载两大文化价值追求即真、善、美的历史重任,并以此获得了科技立法的最高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9.
在梳理西方工程哲学研究历程和分析各阶段研究特点的基础上,尤其是基于对这一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和代表人物的考察后,试图指出这一领域理论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0.
杨丽娟  陈凡 《科学学研究》2005,23(4):449-454
科学与技术,作为人类不同性质的理性活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但我国1993年颁布实施的《科技进步法》却将两者混同加以规范,这种混同立法方式很难有效地调整、促进我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因此,本文从科技法的最基本问题,如科学与技术、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之间的区别入手,深入分析了科学与技术的不同本质,指出科学与技术不应混同立法,并通过分析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的时代特点,指出正是技术价值理性的缺失引起技术理性危机,需要相关法律进行引导和控制,标志着以鼓励和保护科技发展角色的混同立法模式的时代终结。最后,对我国科技立法的重新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