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96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西方新闻传播产业化的进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描述了西方新闻传播业产业化的进程,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媒介的产业化特质予以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讯作为一种常见的新闻体裁,表现形式较为灵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这四种基本的文字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地具体而详尽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通讯允许记者在其中表达一定的观点和倾向(当然,某些通讯也可采用客观报道的方式),这种表达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不能像政治宣传那样显得十分生硬或套话连篇,因而通讯写得感人、成功是不容易的,这需要作者具有架构文章结构的能力,以及较厚实的文字表达功底。 一、通迅要求非常明确的主题,提炼好通讯的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初,我发表过一篇关于改进党报理论版的文章《党报理论版要有创新的形式和内容》,当时分别研究了中央、省、地市级的几家党报的理论版,谈了一些改进工作的意见,但是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样板。当我看到北京日报的“理论周刊”时,感到很兴奋,因为这几乎就是我设想中的理论版的改进样式。 这里首先要明确党报的理论版的任务是什么。理论版的文章绝不是仅仅为了填充版面、只让领导和作者满意,也不是当地党政机关的公关版面,它是党向广大读者进行党的政策教育和提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园地。理论版是党报宣传的一个非常重…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力丹 《新闻界》2002,(2):8-12
2001年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平稳发展的一年,较明显的热门话题有以下四个:媒介经济、网络传播、广播电视、新闻法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大众传播业的全面铺开,以及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业的冲击,研究的重心明显地朝向“媒介经济”这个话题,涉及的具体问题颇多;其次,由于网络传播受到全球网络经济泡沫的影响,人们反而更为关注它,因而“网络传播”依然是这年的重点话题。随着广播电视业的集团化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其的研究势头依然高涨;新闻业务的急遽扩张,在新闻侵权与诉讼方面出现了较多涉及法治和新闻职业道德的问…  相似文献   
15.
综合类《新闻学大词典》,甘异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世界新闻出版大典》,新华社国际部编纂,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总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新闻技法鉴赏辞典》,刘文波主编,林业出版社1999年版。  相似文献   
16.
陈力丹 《新闻与写作》2003,(7):27-27,28
经过最近几年的普法教育,现在人们的法治意识确实加强了。尤其在市场经营中,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开始尊重交易规则和交易主体的权利,人们对此学习得特别快,守法意识比过去强了。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确实令人感到欣慰。但是,法律法规的规范,只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新闻”(德文NeugikeitNeue或英文news)以及与这个概念相近的消息、情报、通告、公报、趣闻等等词汇,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在他们的通信中,“这里有许多新闻”、“没有什么新闻”、“告诉你一件新闻”①等等一类话,随处可见。尽管他们频繁地使用“新闻”这个概念,但对它含义的把握,是严谨、持  相似文献   
18.
传媒形态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力丹 《新闻记者》2003,(11):21-22
人类生活的一切运转都基于信息,信息和信息的多样化传播模式,如同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地环绕着人们,像水那样流经人类的全部历史。正是由于习以为常,人们常常忽略了传播媒介自身及其进化形态对社会结构的重大影响,误把传媒视为中性的传送载体。新传媒发明后运用的许多后果,也经常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传播学在较长的时间内把重点放在对传播内容和效果的关注上,只是在当代多种传媒形态呈现融合趋势时,才意识到传媒自身也是一种社会环境,并且创造着新的社会环境,无形中改变着社会的结构。大约10万年前出现的语言,构成了智人与古人的分界标志,从此人…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对比了六家报纸的理论版:人民日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长沙晚报、珠海特区报。做得较好的是前三家的理论版。 党报理论版是目前党报各个版中较为枯燥的版面。在政治成为社会热点的时代,理论版曾经一度走红,例如60年代学习毛泽东思想和“文革”时期的理论版。随着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政治不再是社会的唯一热点,理论版的作用有所忽视。改革理论版,就要确定党报理论版也要有效地占领传播市场的目标。传播方面的竞争,实质上是对社会注意力资源的分割、吸纳、竞争与维系,失去理论版这个传播市场,意味着政治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久的战略性经济政策,也是一次持续的深夜迁,它对中国的传媒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可持续报道的主题。本拟论证这个主题内传媒可持续报道的若干话题,提出宏观、中观的报道规划。作强调,中国的传媒有责任给予西部大开发以更多的理性和人关怀;同时,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种监督的重点,不在于由传媒出面解决问题,而在于通过对具体事实的持续报道,使人们的观念逐渐实现从愚味到理性、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