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96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21.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久的战略性经济政策,也是一次持续的深夜迁,它对中国的传媒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可持续报道的主题。本拟论证这个主题内传媒可持续报道的若干话题,提出宏观、中观的报道规划。作强调,中国的传媒有责任给予西部大开发以更多的理性和人关怀;同时,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种监督的重点,不在于由传媒出面解决问题,而在于通过对具体事实的持续报道,使人们的观念逐渐实现从愚味到理性、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22.
看了不少通讯员的作业,约有半数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体裁不伦不类,同一篇文章中既有消息的形式,又有通讯语言,还有成段的评论。这对初学新闻写作的人来说,犯大忌。就像一个人不看路标随意走,是很难达到目的地的。做什么都要讲规矩,规,即成例;矩,即法度。写新闻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23.
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陈力丹现代新闻学在中国经历了启蒙和创立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有紧密的联系,但在观念体系上又有相当的差异。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一阐述。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中国新闻学启蒙者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认识,那么梁启超所讲的“报馆有益于国事”是最恰当...  相似文献   
24.
新闻写作要求交代六个W,其中“地点”这个W。是人们关注事态与自身利益的重要参考因素,传媒在报道中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服务是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5.
看到2007年12月25日新京报B07版半个版的广告标题,我很吃惊,因为大标题竟是"给领导送礼,就送领导专用!"从给领导送礼的角度介绍商品,这不是公然鼓励行贿吗?广告中介绍了三种"豪礼",行文如下:"豪礼一,领导车上装的——全自动智能车载电话车哥大;  相似文献   
26.
报道要准确;报道应给重新参与者留有余地;尊重个人隐私权;慎重使用照片和镜头;不对未加审讯的人妄加断语;公布人名时须谨慎小心。  相似文献   
27.
节日存在的意义无非有二,一是提供休整放松的机会,二是让人有一个思想上的停顿,或纪念,或思考。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在这个暖融融的深秋,我们试图把一些关怀和思考传递给奔波在路上的同行。这是对记者故事的聆听,是与新同行的坦诚交流,是对新闻从业状况的关注,也是媒体人对专业自律、实践社会责任的思考。有喜悦,有忧虑,有痛苦,更有信心和勇气。记者节快乐!因为我们同行在新闻的路上!  相似文献   
28.
2006年5月13日,北京《新京报》发表题为《新闻时效要服从社会效益》的消息,报道了一个报告团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课。消息引证一位主讲人的话:“新闻要强调时效,但新闻时效不能绝对化,要服从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消息说,这位主讲人举出了1992年布什访问日本时在国宴上突然晕倒,当时日本NHK的记者因做了现场报道而被取消了在首相官邸的宴会进行现场报道资格等实例后,指出,在西方新闻报道同样是遵循时效服从新闻报道社会效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29.
2005年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话题,或由新闻事件而聚焦,或是在屏幕热映之后引发。这年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中也有一些前两年的热点,在2005年继续得到关注。新话题引起人们对新现象的深层思考,丰富了原有研究领域的内涵;老话题则由于有了新角度或新的切人点,加深了人们对原有问题的认识。本通过翻阅2005年国内较重要的10余种新闻传播学刊物中的近千篇章,归纳了这年新闻传播研究的10个较为集中的话题,以期能对过去一年的研究动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观照。  相似文献   
30.
2006年5月,国务院新闻出版总署通报了《中国食品质量报》社等4家报社记者站记者以新闻报道为名,向基层单位和群众敲诈或诈骗财物的违法违规活动。其中,《中国食品质量报》原四川记者站某副站长自己伪造生猪注水销售的录像带,以“曝光”相要挟敲诈某食品公司30万元《中华工商时报》原浙江记者站站长以批评稿“阅后见报”敲诈浙江省石油总公司18万元;《经济日报》原浙江记者站某副站长以帮助“曝光”为名诈骗1.8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