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针对石油物资供应企业物流成本普遍较高的现状,本论文结合我国石油物资供应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特点,从我国石油物资供应企业物流成本现状的角度切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物流库存成本控制和运输成本两个角度论述了石油物资供应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措施,给出了详细的物流成长控制建议与策略,对于进一步降低我国石油物资供应企业物流成本以及提高我国石油物资供应企业的竞争力均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文字应用》是高中阶段的主要选修教材。教材共有六课二十三节,内容包括认识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言艺术等专题。它作为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相比,所涉范围更广,体系更加庞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带有专题探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陈红莲 《成才之路》2010,(13):44-45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颂的名篇,描写了深秋九月滕王阁秀丽的自然景色和壮丽的人文景观,蕴涵着千般滋味,流露出作者抑扬顿挫丰富而真挚的情感,令人咀嚼不尽,品味无穷。王勃以他短暂的生命演唱了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不仅给人留下了余音不绝的审美享受,而且也给我们写作教学带来诸多启示,尤其在培养学生写作意识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红莲 《学语文》2010,(4):19-19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借助平凡往事的回忆,表现出对父母、兄嫂的深切怀念之思.对侄子十二郎之死的痛惜、哀伤、悔恨和无奈之情。全文有一股浓浓的悲情意味,泪透纸背,泣贯字行,具有痛彻心肺的艺术感染力,让人凄恻哀伤,潸然泪下,怎一个“悲”字了得。  相似文献   
15.
陈红莲 《新闻窗》2011,(6):108-109
从2006年Twitter正式运营到国内的饭否、叽歪发展到现在的四大门户微博,国内微博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微博传播具有信息简洁,接入方式开放,双向互动等新媒体独具的传播特征,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宋词的《晚妆》以主人公梅子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选择爱人,由最初的坚定到后来的彷徨、犹疑为线索,勾勒了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一个带有普遍意味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7.
影像是构成摄影图片和电影、电视画面的主要元素。本文尝试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影像在中西方语境中的概念流变,以及在当代话语中的阐释与理解。西方文化的影像更强调本体论意义上的影像内涵,由影像的表象去探求其背后的实质。影像只是一个介质,由此强调摹拟物与实物之间的无限逼近,在艺术手法上强调逼真感、真实感。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对影像概念的理解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并不着意于从影像出发去认识其背后的那个真实世界,而是用影像的虚幻性来触发对心灵世界的感受与体验。  相似文献   
18.
化归思想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是初中数学新课标中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和方法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化归思想方法是用一种联系、发展、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认识问题的方法。从化归思想的概念、功能,以及初中数学中化归的基本形式、化归的特点等内容出发,简单阐述在应用化归思想方法变更问题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对长江流域安徽省境内黄鳝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共检出6种寄生蠕虫,其中新棘衣棘头虫感染率最高(41.8%),其次是鳗鲡独孤吸虫(3.5%)、大型多钩槽绦虫(3.5%)、胃瘤线虫(3.3%)、锯缘叶形吸虫(1.1%)、幼旋尾线虫(0.8%).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与黄鳝体长相关,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黄鳝体长小于32.5 cm时,新棘衣棘头虫感染率最低(18.52%);体长在37.5~42.4 cm时,新棘衣棘头虫感染率最高(46.61%).新棘衣棘头虫对黄鳝感染率春季最低,秋季感染率最高.黄鳝采集的6个地点寄生虫感染的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均有所不同.2种寄生虫共感染黄鳝情况较常见,而3种寄生虫共感染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在讲授文言文疏通文章大意时,一般是以课本上的注释为主要依据的。笔者也是如此,但在苏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备课过程中,查阅到课本第87页注释④时,有些疑惑。注释④是这样表述的:“悠悠乎与颢(ha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意思是说自己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悠悠,渺远的样子。颢气,即浩气,天地自然之气。洋洋乎,广大的样子。笔者疑惑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