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以漳州市为例,利用其1983-2010年的有关数据,以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模型,对漳州市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以教育促进漳州地区经济增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2.
陈莺 《江西教育》2010,(1):47-47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本,开展个性化、一体化的研究活动,它已经成为深化教科研的助推剂。要把“学会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主攻方向,研究怎样更好地“教”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重视对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扎实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研究活动。比如选择基础问题,倡导“案例教研”,以及确立组内专题,实施“带题授课”等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独立反思能力和课程执行能力,形成合作互助、  相似文献   
73.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智能社会加速演进,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正引发教育组织和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教学实践转向教师智能和机器智能的互补与融合,人机协同教学将成为未来主流教学方式,以适应智能时代个性化、高效率、包容性和多元化教学需求。为释放人机协同教学潜能,推动其安全有序发展,本研究基于“计算机作为社会行动者”理论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探索实践,分析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混合空间中人机协同教学的典型形态,界定人机协同教学的内涵和关键场景,构建人类教师与教育机器人、虚拟化身/代理和数字孪生有机联动的人机协同教学框架——iSTAR。该框架将人机协同教学的实践层次分为人使用机器、基本人机协作、双重人机协作和复杂人机协作四个级别,强调以人为本妥善规划人机协同教学路径,包括从数据采集到人机交互的全流程合理设计,机器使能规范、伦理与数字素养保障,以及社会实验驱动的技术准入、场景规范和影响评估等,以期为智能时代人机协同教学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