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费慰梅(WilmaFairbank)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通"费正清(JohnFairbank)的夫人,对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相当了解,听说建筑师陈占祥在国际上颇有名气时却不禁纳闷,此君何许人也,怎么自己从未闻其大名。当有人以陈的英文名字"CharlieCheng"相告,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呀!在国外名气不小的陈占祥在国内名气确实不大。他是主张保护老北京城的"梁陈方案"的两位规划者之一,但"陈"的名气远不如"梁",几被遗忘。而  相似文献   
92.
教育与社会     
中国教育问题多多,尤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更加严重,以至“群情激愤”。细读这些满含激愤的口诛笔伐,却令人感到多数文章激愤有余,冷静、理性的分析则相对不足。对“应试”激烈抨击、发出种种变革的呼吁无疑是应该的,但从教育改革的平稳深入的角度来说,仅此则远远不够,只有冷静分析才能真正“对症下药”,而“乱开方”的危害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93.
医生天天医人,从医数十年的老大夫,自然“阅人无数”。能独立行医且为公认的杏林高手,则更是人情练达。陈存仁是当年沪上名医,自然与各方人士结交甚广。他的“阅世品人”,则如良医闻诊,细致人微,冷静客观,却又包含温润。在他的笔下,各色人等都异常“鲜活”,提供了这些人物少为人知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94.
有人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有人说“新闻是历史的底稿”。总之,新闻“存”久了,就成为历史。然而,有一种“新闻”却非常特别,不是为了公开报道公众传播,只是为极少数人“通消息”。在中国特色语境中,这种“新闻”叫“内参”。重要的是,“内参”受到的限制不能说没有,但比一般意义上的“新闻”却要少得多。所以,当经过几十年“冷藏”后,这种具有特殊价值的新闻开始“解冻”,便是格外珍贵的昨天的“历史”。  相似文献   
95.
奏折是高级官员给朝廷的“工作报告”、请示和建议,稍稍重要之事.臣属都要向朝廷“汇报请示”。然而.皇帝每日要批阅大量奏折,所以奏折不能太长.或者说要尽可能短.但所奏之事又多数都是国家、地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大事,其中不少又与上折者个人利益甚至身家性命息息相关.如何以最少的文字陈明原委、说透道理,委实不易。可以说.奏折中的每一个字都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96.
雷颐 《中学教育》2004,(12):5-6
几年前实行的小学升初中“电脑派位”制度的初衷确是为减轻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在实际中,有权力有关系,子女统统成为“择校生”。没有关系、权势的家长也想尽一切办法“拉关系”交钱,让自己的孩子“择校”。在这种“运作”过程中,必然滋生出腐败。更严重的是,这种政策实际上剥夺了贫寒人家子女原本凭考试的“高分”就能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几年来电脑派位弊端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97.
记得刚入大学历史系时,就听说了这样一个“经典”段子整个中国古代史的课上下来,中国不断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因为有的老师信服以范文澜、剪伯赞、吕振羽等为代表的“西周封建说”,有的信服以李亚农、唐兰等为代表的“春秋封建说”,有的信服以郭沫若、杨宽、吴大琨等为代表的“战国封建说”,有的信服以白寿彝、金景芳等为代表的“秦统一封建说”,有的信服以侯外庐为代表的“西汉封建说”,有的信服以周谷城为代表的“东汉封建说”,有的信服以尚钺、何滋全等为代表的“魏晋封建说”……虽说这只是个有些夸大的“段子”,但起码我在大学时上课时,包括选修课在内,古代中国确实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了好几次!而且,这些观点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范、剪、吕、郭、侯、尚等都是公认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大家甚至奠基人,你能说他们只有哪一位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而其他人则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8.
应试教育成了“过街老鼠”,考试也跟着倒霉,成了众矢之的。难道我们真到了非取消考试不可的地步了吗? 由于中国社会“二元制”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变革,教育的格局也难有根本性变化。在这  相似文献   
99.
在"天津教案"中,如果政府官员一开始就澄清谣传,而不是纵容、默许甚至煽动由谣传引起的民众愤怒情绪,事态很难发展到这种失控地步1870年"天津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教案"之一,此案的发生及最后处理,使清政府威望大减。年轻的醇亲王奕棕曾以坚决"反洋教"著称,1869年曾公开发表议论,主张:"设法激励乡绅,激励众民,贤者示以皇恩,愚者动以财货,焚其教堂,掳其洋货,杀其洋商,沉其货船",如果外国外交官向清廷控告、要求保护,"则以查办为词以缓之",甚至"明告百姓,凡抢劫洋货。任其自分,官不过问"。他认为,这才是"收民  相似文献   
100.
正"现在全国党政各界,有一句时髦的话叫作‘建设',不知老百姓最怕听建设这句话。然则就不要建设了吗?当然不是。几时自治的习惯能力养成了,政治的大路开出来,则建设自然而始,应有尽有。"自上世纪50年代受到激烈批判后,梁漱溟先生就被打入"冷宫"。年轻一代当年多从《毛选》五卷中毛泽东对他的如此这般批判嘲讽中,略闻其名:"梁漱溟反动透顶","你梁漱溟的功在哪里?你一生一世对人民有什么功?一丝也没有,一毫也没有。而你却把自己描写成了不起的天下第一美人,比西施还美、比王昭君还美,还比得上杨贵妃。"及至上世纪80年代初,梁氏刚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