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21.
中国性文化中不具有两性战争的原型,在历史长河中记录的都是男权性奴役的情景.海派小说也不例外,男权性奴役仍然是两性关系的一个基本主题.在实际的两性战争中,女性的报复貌似指向男性,却更多地指向女性,而男性报复落点在社会,却总使女性首当其冲地毁灭掉.《退职夫人自传》堪称现代家庭暴力文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22.
梦难圆     
恤二旦些旦红鱼红}53 .5 5 5 5 2 .1 23一一一一一~~6一一615 4.4.432 .1 2 2 12 1一 6 6。,..一尹产州一、…一引吻|一川1... :阵./5一唔 1 10 /︸0一一启厄 卜、一勺︼一,﹄封刀/丹O一性坦旦二通昼旦』2竺11旦』…5-没想遇见的偏偏遇见, 】旦止通互些鱼过:生立里不想离散的偏  相似文献   
23.
战争与强暴相伴而生,战争本身就包含着强暴的隐喻。男性性行为的攻击性与主动性,与征战和侵犯密切相关。如果处于强势的入侵或攻击位置的民族以"男性"自居的话,那么,被侵犯的民族就必被视为弱势的"女性"。民族主义把女性传统的孕育生命的意义纳入民族的生死存亡这个统摄性的视域中去。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寻到大量战争与强暴同时出现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24.
无论做任何工作,在客观条件大体相当的情况下,人的因素是决定工作绩效的第一要素。所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是非常重要的。古语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可见古人也知人的因素重要。我们广播电视更是如此,要想做好宣传报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必须重视队伍建设,把人的工作摆在首位。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尽人皆知,但也得常说常新、常做常新,我想就用先进目标激励  相似文献   
25.
易卜生作品中娜拉的出走是女性主动选择的结果,而苏青和潘柳黛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出走多少有些不情愿,女性本无意抛弃孩子,作品也因此摒除了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也是男性文本和女性文本的差异。女性从父母主宰的旧家庭出走隶属于知识分子为了追求真理而离家这一模式,只是出走由男性变成了女性而已;邢禾丽则描绘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娜拉出走"。离家是男性知识分子寻找真理的一种方式但不一定是女性寻求幸福的方式。  相似文献   
26.
丁玲的《阿毛姑娘》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文本,它容纳了作家对于女性命运非常密集的思考,而以往的学术界对它的关注不够。在经济基础上,阿毛的悲剧首先是贫困的悲剧,穷是所有人最深刻的人生体验。在女性权利上,阿毛是中国千千万万个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派定了终身的代表。在知识启蒙上,阿毛的无智无识直接导致了她无法决定自己的人生命运。在物质欲望上,都市欲望的无限膨胀与欲望的无法满足之间的鸿沟使阿毛坠入无底深渊。在精神生活上,阿毛遭遇了爱的无法满足的悲剧。多重人生悲剧终于导致了阿毛之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阿毛是都市被动现代化过程中殉难的受难者的隐喻形象。  相似文献   
27.
美国的法官制度是美国的审判制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为国家审判权的行使者——法官,如何运用法律和正确地实施法律,直接影响着审判工作的质量和司法的公正。因此,美国对法官的"资格、任免、保障"等都有严格而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28.
韩冷  李想 《新闻传播》2010,(2):47-47
当前,全党都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最近一段时间我局开展的各项学习活动,自己深刻认识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理念,是促进广播事业,特别是广告经营工作发展的依据,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就我们广告经营而言,我感到当前应该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9.
以往关于《魔道》、《夜叉》这类怪诞的小说分析极少。只是指出它们对于人物的变态和病态心理作了一定程度的解剖和表现。这样的结论对于文本主题的开掘还远远不够。《魔道》是一篇极度寓言化了的小说,文本中种种隐喻符号传达了丰富的性文化的含义。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施蛰存的《魔道》,时代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令男性人物感到恐怖的已不是“大哥”式的家长,而是“妖妇”城市情欲世界的征服者,她们令男性陷入一种人格与精神分裂的状态中。文本中这几个令“我”神魂颠倒、恐惧害怕的女性形象,有着从陈夫人、巫婆到埃及艳后的僵尸的流变,即从年轻、衰老到死亡的变化过程。这其中蕴含着作家及小说中的“我”对美人迟暮的恐惧。  相似文献   
30.
男性文本中女性常常被异化为“天使”与“妖妇”两个极端。在中国,女人祸水论是妖妇形象产生的心理基础。蝴蝶、猫、狐狸是妖女形象常见的几种喻体。动物比拟是为了表明女人所具有的恶魔力量植根于女人的天性。但在施济美等女作家的文本中,男性意义世界中的“妖妇”,却是一个善良的“天使”。戏拟手法既拆解了男性眼光中的女性神话,又消解了男性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