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1.《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金陵百咏》提要:“《新亭》云:‘江右于今成乐土,新亭垂泪亦无人。’大抵皆以南渡君臣画江自守、无志中原而作,其寓意颇为深远。”按:曾极《金陵百咏》之《新亭》,原句为“江左于今成乐土”。《宋诗纪事》卷六十七据《方舆胜览》亦引作“江左”。“新亭”既在“金陵”,古属“江左”,不得云“江右”也。  相似文献   
22.
意象并非中国古典诗歌的第一要义.若一味推崇意象,则六朝宫体、晚唐诗、南宋“四灵”,就将荣登古典诗史的榜首,而事实则恰恰相反,它们一再遭受古代诗评的诟病.古人于意象之外更重格局、气象,尤重诗歌之“声调”,所谓“唐音宋调”于焉区分.音与象作为诗歌艺术之二维,历来轩轾有别,因古人读诗多伴随创作,作诗自然以审音论调为主,意象为辅;今人读诗则作为一种“阅读理解”,还要作答一道道考题,必然流于表面之色象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