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1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9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今年5月国内媒体的一个热点议题是这样一个冤案:河南商丘农民赵作海因"杀人"被判死刑,服刑11年后又因"死人现身"才获清白.这件冤案的重要成因之一是警方的刑讯逼供.在一篇题为<要能容忍根除刑讯逼供的副作用>的评论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82.
在新闻评论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方法:当作者对一类事物的关系做出判断之时,为了减轻读者理解的难度,便引入另一类与读者更为接近的事物加以说明.比如,前不久,<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发了一些争议,一篇题为<"板子"不应打向专家>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  相似文献   
83.
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童,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
如果说,新闻评论把事实摆在前头总是不可避免的话,那么,把结论(判断)摆在前头,是除此之外更为普遍、更合乎效率原则的一种开头。实际上,一个表明结论的判断句本身,往往就包含了判断的对象(事实)和对这个事实本身的判断。这种开头也为近代以来许多新闻评论作品所证明。  相似文献   
85.
高明勇的新作《新闻的逻辑》是他投身新闻业和职业评论写作十年来报刊文章的合集,全书52篇文章分为“新闻生产”、“职业训练”和“媒介素养”三辑,反映了一位媒体评论员和评论编辑对于当代新闻业和新闻评论运作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86.
2 仪器特点及用途 1)特点:本教具各组成部件可灵活拆装,生动、形象地演示了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肾单位组成部分,模拟现象更为科学、生动、有趣。适合农村普通中学师生自制教具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87.
朋友很喜欢旅行,一年中多半时间都在外地,这次好不容易回来,本地的朋友纷纷赶来为他接风洗尘。岁末年关,正是酒店红火的时候,包间早已被预订一空。朋友也不是挑剔的人,便临时在大厅里凑合。邻桌坐着四个男的,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小孩很调皮,在大人中间钻  相似文献   
8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更多的考虑将智能网络应用到家居生活当中,简述了Lonworks网络技术的基本构成及特点,并对其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89.
2012年8月,笔者在一个评论写作研讨会上,听到著名专栏作家、上海商报副总编辑陈季冰谈到他把自己对评论的追求概括为"一个事,一个理",感觉很受启发,觉得这句话可能触及了新闻评论写作的某种规律,也暗合了笔者自己长期以来对于新闻评论观察和思考中有所感悟却没有能够明确表达出来的认识. 回来后,笔者不断地思考"一个事,一个理"这句话的含义.自己觉得,这句话不仅包含着"事"与"理"的关系问题,更包含着评论作者传播、表达观点的规律.  相似文献   
90.
虽然人们往往说评论写作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评论并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说,评论能够"解决"的只是"认识问题"。而实践中的问题仍然要在实践中解决,不可能期望凡是在认识中解决了,实践中就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