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77篇
科学研究   70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二项式定理的有关知识在高考中虽然每年以小题的形式出现,但却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由于其题型繁多,常使人感到扑朔迷离.为此,本文总结出了有关二项式定理问题的五种解题意识,旨在强化同学们解此类问题的目的性及方向性,避免低效性和盲目性,从而促进解题能力的发展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学生数学基础的牢固程度,直接影响今后的数学学习。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浇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世界信息产业及我国信息产业的兴起背景,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对如何加快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古代儒道家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一种哲拳,它集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以阴阳对立统一、动静相合、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辩证思想为主线,吸收了儒家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仁爱礼乐"的哲学思想,并以道家的"道论"、"气论"、"反者道之动"等作为太极拳思想认识论的理论根基和重要原则,共同构建了太极拳文化体系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太极拳的关系,对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拓宽太极拳研究领域,构建太极拳体系框架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动与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中机体氨代谢增强。氨的主要来源: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为骨骼肌的嘌呤核苷酸循环,长时间力竭性运动主要与骨骼肌大量摄取支链氨基酸有关。运动强度递增及长时间力竭运动,骨骼肌产氨增多。短时间力竭运动血氨与血乳酸的浓度呈正相关。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亦与运动后高血氨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血氨可以用作评定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度、运动员机体的机能状态、疲劳程度及运动训练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三维高速摄影.对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助跑阶段不是助跑速度越快越好;在起跳阶段的缓冲时段,左膝角屈膝幅度、身体重心的下降值和重心水平速度的下降值呈显著性相关;在起跳阶段的前蹬伸时段,右腿着地时脚掌内扣、及时快速蹬伸,几乎没有做退让性动作,同时左腿的加速蹬伸、左臂快速摆动的协调配合是关键技术;在起跳阶段的后蹬伸时段,右腿蹬伸的幅度更大,两腿及上肢协调的"蹬摆结合"至关重要.右脚有效制动,可增大人体腾起角度;在腾空阶段,里合击响腿时刻均在人体重心上升时段,接近人体重心最高点.里合击响腿完成后,需及时双臂合抱、双腿伸直使人体尽量成一"直棍";落地成稳固马步动作关键在于空中转体完成后尽快伸展肢体,增大人体转动惯量.  相似文献   
19.
高丽 《考试》2007,(10)
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源泉,特别是在初中学生中,学习兴趣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每一位教师应在学习兴趣方面对学生多加指导,虽然,兴趣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但它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围绕兴趣激发班内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从分析高职学生的身心需求入手,倡导教师在自身的职业活动中,激励学生的人生信念.通过教师职业美的因素来启迪、开发学生对美好人生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